廖犁扬
发表于 2008-8-6 10:32
em1 em1 em13 em13
盛唐之心.
发表于 2008-8-6 14:03
一点想法:
盛唐有一点想法,不知能否与先生商榷。以先生的力量再实临行草诸贴实在浪费时间,有一两本实临的贴子就行了,再临就真的有复制的嫌疑了。盛唐窃以为可以用自己的心法抄一抄诸家法贴就好了,这一点应该向邓散木老先生学习,他后期也临贴,但都是自家用意,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出壳和强化自己的意念,要不这样下去何时是个了结?只与先生商榷,不以具实。
黄仁麟
发表于 2008-8-6 16:11
回复 #22 盛唐之心. 的帖子
不完全同意你的说法。
用笔千古不易,我以一法临各帖,来验证自己用笔是否正确,对了才会象。另外,实临还要在结构包括布白.行气,以及墨色.韵味等与古人会。真要复制经典,谈何容易呀。当然,象邓散木等大家的临帖,结合了自己的东西,是临摹加再创作,本人还没到这个程度呢。em13 em13
黄仁麟
发表于 2008-8-6 16:14
回复 #21 廖犁扬 的帖子
em13 em13
黄仁麟
发表于 2008-8-6 16:18
换笔临完蜀素
黄仁麟
发表于 2008-8-6 16:19
~~~~~
黄仁麟
发表于 2008-8-6 16:20
~~~~~
黄仁麟
发表于 2008-8-6 16:21
~~~~~
感恩之心
发表于 2008-8-6 23:10
几可乱真,佩服佩服!em1
盛唐之心.
发表于 2008-8-7 14:16
回复 #23 黄仁麟 的帖子
不会吧,我看您临的贴比邓散木老先生临的都好,这是真的。em13 em13 em13 有时候壳结的太硬也不好。都是相对的,也没什么道理可讲。还是用心做功课好了。em1 em1 e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