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名家名作是学习名家名帖中的笔法结体。任何人都会有这种记忆,在小学初高中乃至大学阶段,看到字好的老师就会不自觉的模仿其字,在一段时间后字也会象某老师的字。模仿某一名家名帖,久而久之形成书写习惯后,笔法也学到了,不临帖自己写的字也就好了。再以此为基础博采各家之长,就可渐渐步入书法艺术殿堂了。 模仿能力强的,就不要再实临了。
谈谈看法:
“取法乎上”的本意应该是指对书法审美趣味的一种认识!而不是某家某派的字体,临摹的目的其一是建立相应的书写功底,其二是建立系统的审美意识,二者缺一不可,而且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如果写了一辈子书法而不知道书法美在什么地方不是很可悲的事情吗?这与人的性情、习惯、志趣包括天赋都有关系。如果按时间系来罗列,每一个时代都有相应的审美标准与意趣,所以“书随时代”也好“画随时代”也好,但都有一个文化主线作为支撑,这就是中国“儒释道”文化的背景,人们以此来判定人的好坏并书法的好坏,所以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受这种大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和之美”是唐太宗给王羲之的评价,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平和稳重、包括中庸、无为这些种精神理想的向往与追求,甚至在行书与草书中也要求中锋行笔,持重老成的矜持状态。这是什么?这就是文化!尤其是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所以书法就更深深的打下文化的烙印,“取法乎上”中的“法”是什么?要是仅仅理解为方法那么简单,我们还学书法做什么?搞个打字机不就全结了。它包含了历史与传承,义务与责任。还有传播道德理想的任务。学习书法的过程是学习历史与认识历史的过程!没有充分认识中国的历史,学什么书法?有什么意思,你整天写无内容的“天书”又有什么意义。扯乎的有点远,不过本人认为能更深的理解仁义道德或许离书法上的“取法乎上”来的更近一点。em4 调子起的有点高了,呵呵,但事实是这样的。em24 不敢苟同!从街头手工广告入手充其量只能达到"熟"的程度,但要做到既"熟"又不入"俗",则非追求更高的取法不能免. 原帖由 感恩之心 于 2008-7-7 21:5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不敢苟同!从街头手工广告入手充其量只能达到"熟"的程度,但要做到既"熟"又不入"俗",则非追求更高的取法不能免.
古人师谁? 原帖由 盛唐之心. 于 2008-7-7 20:00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取法乎上”的本意应该是指对书法审美趣味的一种认识!而不是某家某派的字体,临摹的目的其一是建立相应的书写功底,其二是建立系统的审美意识,二者缺一不可,而且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如果写了一辈子书法而不知 ...
古人师谁? em1 em1 em1 有所师,即有所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