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书生 发表于 2008-5-10 16:49

谈启功先生的“师笔不师刀”

         生活在现代的书法爱好者应该是很幸福的,能够欣赏到历代经典的书法碑、帖,但是如何欣赏、学习这些碑、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非常重要。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里面有这样两句诗:“透过刀锋看笔锋”、“半生师笔不师刀”。这里的“师笔”、“师刀”怎么理解?
  从前没有摄影、影印,碑上、帖上的字都是刻出来、拓出来的。一个笔画,至少要上下左右四下而刻成,让人看了觉得是方块,实际上在写者只是一抹而成。近人便说古人用“方笔”,不用“圆笔”。这是用锥形毛笔画出方形笔画,这样写字,每笔描成方形,不应是运笔写字的常道: 一块碑上几千个字,如果每笔都这样画。那多么久远才能写完呢?启功先生认为古碑“笔道”刻成方块形状的字,要看笔道之间的关系、方向、斜正、距离,把它们刀刻背后的笔法看出来,它们多属一挥而成的一笔,而不是一个方块。这就是“师笔”不“师刀”的意思。书法是毛笔书写的艺术,刀刻是不得已的变通手法。
       所以启功先生认为“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正确的笔法,应该在笔写的书迹中找,尽量多学书写的帖;同时看刀刻的碑刻,要透过刀法看笔法。而不要见了矫揉造作、毫不自然的刀刻效果,以力这就是古人笔法。

雨龙 发表于 2008-5-10 17:20

原帖由 湘中书生 于 2008-5-10 16:4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生活在现代的书法爱好者应该是很幸福的,能够欣赏到历代经典的书法碑、帖,但是如何欣赏、学习这些碑、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非常重要。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里面有这样两句诗:“透过刀锋看笔 ...
这帖子好em13

耕砚斋主人 发表于 2008-5-10 17:20

em1 em1 em1

张太文 发表于 2008-5-10 17:21

em1 em1 了解一下赵之谦便知。em13 em13

闫光星 发表于 2008-6-3 20:01

非常OK。笔者,软者也,刀者,硬利者也。这回知道为何启老写的字那样爽利了。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8-6-3 20:23

em5 em5 em5

741002 发表于 2008-6-5 22:29

什么始艮终乾,是清代人的发明,就不是清以前写字的方法。可见破除迷信也不容易啊
em13 em13 em13 em13

盛唐之心. 发表于 2008-6-6 15:42

凡事不可一定!

唐碑的刀是完全复原笔的(参见楮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魏碑的刀要分别对待。盛唐以为刀与笔不能看的太僵化,多看魏晋(包括隋唐时期)的抄经可以体会刀与笔的状态。用笔之法千古不易,任何形状的笔划都可以用柔软的毛笔写出,就是看有没有深刻的挖掘了。用笔的学习虽然看似简单,但不动脑筋是如何也不能理解到位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启功先生的“师笔不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