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星6号 发表于 2008-4-5 20:45

写的好,一看就是熟读于心。学习!
个人感觉是不是稍微拙一点会更好。
em1 em1 em1

宁静日 发表于 2008-4-6 19:19

em1 em1 em1

润墨 发表于 2008-4-6 21:35

原帖由 北斗星6号 于 2008-4-5 20:45 发表 http://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写的好,一看就是熟读于心。学习!
个人感觉是不是稍微拙一点会更好。
em1 em1 em1


兄说得有道理,受益了,谢谢多交流em13 em13

润墨 发表于 2008-4-6 21:35

回复 #52 宁静日 的帖子

谢谢关注,em13 em13

自成蹊 发表于 2008-4-6 23:33

我就是小自,因为“小自”这个用户名我登不上去了,就换了“自成蹊”
现在的比以前的要厚实些了,我教喜欢这样的。比较起来前面的就浮了,不知你是否有同感。但你仔细看帖,里面的字真的很干净,没有牵丝挂屡的。
你收笔和行笔时再慢一些,临一张试试,看看你喜欢哪种。

盛唐之心. 发表于 2008-4-7 00:20

请教临《圣教序》的书写速度

请问在临写《圣教序》时的速度是怎样的?王羲之当时所用的书写速度是怎样的?哪位大侠有心得,请不吝赐教。

盛唐之心. 发表于 2008-4-7 00:27

我才临第一通,只有一点心得......

心得是用笔不苟,用笔慢比用笔快要耐看的多,但心中总有个疑虑“王羲之当时也是用的这个速度书写的吗?”希望得道深的朋友指点一下哈。不过从书论第一篇《非草书》中,所论草书的用笔与行笔速度是比隶书和楷书要慢,是不是这样呢?请方家指点一二,盛唐感激万分!顿首!顿首!再顿首!

润墨 发表于 2008-4-7 12:47

原帖由 自成蹊 于 2008-4-6 23:33 发表 http://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就是小自,因为“小自”这个用户名我登不上去了,就换了“自成蹊”
现在的比以前的要厚实些了,我教喜欢这样的。比较起来前面的就浮了,不知你是否有同感。但你仔细看帖,里面的字真的很干净,没有牵丝挂屡的 ...


真的很感谢小自先生,先生好眼光,后面的我有意临得厚重些,在起笔收笔稍有留意,但做得还不够,我尚在实临阶段,单字以形似为主。em13 em13

润墨 发表于 2008-4-7 12:56

原帖由 盛唐之心. 于 2008-4-7 00:27 发表 http://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心得是用笔不苟,用笔慢比用笔快要耐看的多,但心中总有个疑虑“王羲之当时也是用的这个速度书写的吗?”希望得道深的朋友指点一下哈。不过从书论第一篇《非草书》中,所论草书的用笔与行笔速度是比隶书和楷书要 ...


首先谢谢盛唐兄的关注,关于用笔速度问题不好说,我个人临摹圣教自认为还是比较慢的(比楷书快一点),如果快了很多细节方面可能难以到位,写了等于白写。如果让我猜想王羲之当时写字的速度一定不慢而且会很快,跟我们今人写草书差不多,因为古人多是自然书写,随兴所致,文书之气了然于胸,是今人不可企及的。供盛唐兄参考,多交流 em13 em13

盛唐之心. 发表于 2008-4-7 16:23

韵律与节奏

想来妄自猜想王羲之的书写速度有些徒劳,走入了一个状态误区。“自然天成,书由心发,完全由心性所至,正所谓书者,散也。欲书,必先散其心,皆情趣使然。”韵律与节奏是不是就是强调快与慢、张与驰、控制与放纵的对比关系?想来听听音乐就能解决的问题,何苦总在书写方法与技巧中转圈子。一点心得,与润墨互学。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临怀仁集圣教序--求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