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 发表于 2007-6-10 16:33

支持支持,积极参与

孤云浪子 发表于 2007-6-11 08:43

来个去年临的.

请批,请.

五林居士 发表于 2007-6-11 09:21

回复 #33 郑可春 的帖子

增加了自己的东西em13然味道很足em1 em1 em1

五林居士 发表于 2007-6-11 09:25

回复 #66 暗香草堂 的帖子

形神具佳em2 em2 em2 线条略显柔和em13 em13

严寒 发表于 2007-6-11 09:45

找时间试试

谷国伟 发表于 2007-6-11 15:40

时间还始很充足的,希望大家尽量把自己的最好状态拿出来,这样,我们本次活动就算更成功了!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关注!
em13 em13 em13

严寒 发表于 2007-6-11 16:18

中午试了一下,临了十几次!选了一张帖上请各位先批!!em13 em13

黄河故道之民 发表于 2007-6-11 22:32

em1 em1 em1

李立山 发表于 2007-6-12 00:48

法度与自娱之间

   前些日子听了个讲座 里面提及
   摄影的原理是通过视域有限的镜头,摄取拍摄对象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聚焦,对准一点,虚化其他许多被认为是次要的东西.作为审美的主体也是如此,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里,受时代文化的影响,带着生活中的感受去寻找传统借鉴,时代已经规定了他们特定的立场和视角,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又会对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东西的洞察.

   古往今来,书法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对王羲之的书法明项穆<书法雅言>中认为:兼乎钟张.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归根到底,由于时代环境不同,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到了王羲之书法不同的侧面,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明代有明代的抉择,米芾有米芾的判断 ,康有为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必须承认,对传统的兴趣来自现代需要,对传统的观察受制于现代需要,对传统的阐述也来自现代需要,传统本质上是现代的翻版.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纯粹的记述是个神话.那我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我选的可能和主题有些不一:

选择了两种范本尽量用两种方式阐述和表现,里面加入了一些个人的主观处理对点画的形态加以变形,以求整体的统一.事实上,这样的还原根本做不到.用佛家的话讲王羲之在当时的存在,王羲之在后来的发展,我们今天与王羲之的相遇,都是一种因缘,都是条件和原因的假合,处在迁流变化之中,没有自在的实相,我们只能顺了这种因缘,根据当下的感触,现有的资料条件和知识结构去重塑我们眼中的王羲之.

已经好久没动笔写字了 ,闲来无事随手抄书,在法度和自娱之间徘徊,成此习作,发来求教于诸师.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07-6-12 13:06

为"通过聚焦,对准一点,虚化其他"鼓掌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古为今用,古为我用,意与古会......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青少年书法》、书法网联袂推出“经典竞临”第二期:王羲之《得示帖》(活动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