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令说过这样的话吗?
最近浏览<书谱>,对"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子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一段颇感兴趣.以前偶听别人提及,甚以为乐,后来在书论里多次读到,一直对此存有疑义:三纲五常的封建社会里,王献之如何敢于如此大放厥词?请教过不少人,或云是为献之勇于标新,或云和当时社会环境气候相关,或云此事纯粹虚构.的确,如果是历史,那么是什么给了大令这样的胆识?实是另人吃惊,难怪孙过庭云:"自称胜父,不亦过乎!"
不知朋友们有什么看法,请诸位赐教! 这或许为后人杜撰。
但从艺术的眼光,大令外拓华滋 ,此右军或不逮也。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5-28 18:3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或许为后人杜撰。
但从艺术的眼光,大令外拓华滋 ,此右军或不逮也。
赞同em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降低,玄学兴盛,思想相对比较开明,与宋元以降一般文人相比,魏晋南北朝文人没有那份酸气,因此王献之发表“时人哪得知”言论的可能性很大。再如孔融,自己虽是孔子后代,但却经常发表不符儒家思想的言论,后虽因此惹祸,但也说明当时言论较为开明,与明清以降不可同日而语。
[ 本帖最后由 长啸怀人 于 2007-5-28 23:54 编辑 ] 孙过庭是从礼的方面说大令.言其狂.论内质,大令不及右军远.大令自称, 我以为这是大令无可奈何之词.
就如今天我们第N代导演拍片子说是拍给下一代看的,狗屁. 其一,以魏晋人之风度视之,此记载不虚,《世说新语》中此类语多了。玄识、技艺上目空一切,本来就是当时风气。
其二,王献之书法流行一时,当时确有胜过其父之评。大令此语并非虚妄。至于后世、至今人之评,是后来的事。 Darling说过这样的话吗?em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