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ym1351 发表于 2006-6-17 18:56

祝兄你好!刚上完书法课回家打开电脑,见兄台时时关注着愚兄的近况,特别对愚兄所临龙门石刻《杨大眼造像》提出的宝贵意见很受感动。的确,临帖就是临帖,就应该撇开自己的好恶,忠实于原作才是正确的。再次对祝兄的点评表示谢意!

wym1351 发表于 2006-6-17 19:29

六月十七日中午节临《魏藏灵造像》请点评

为感谢书道朋友们对我的邦助,将今天中午节临之《魏藏灵造像》跟贴于后,敬请批评。

白鹭秋水 发表于 2006-6-17 19:38

临得好,只是老兄作品要稍逊一筹,一创作就少了古雅的味道.多了些习气.

wym1351 发表于 2006-6-17 21:58

原帖由 白鹭秋水 于 2006-6-17 19:38 发表
临得好,只是老兄作品要稍逊一筹,一创作就少了古雅的味道.多了些习气.
老兄点到了要害。

wym1351 发表于 2006-6-18 06:00

祝兄你好!

昨晚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牛橛造像》丢了,你就给愚兄从电子信箱发过来吧。谢谢!

祝永红 发表于 2006-6-18 23:36

《牛橛造像记》

《牛橛造像记》,全称《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 》,龙门二十品之一。高100厘米,宽34厘米,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尉"姓)为亡去的儿子牛橛所造,过去曾有牛橛龛之称。造像碑座中间雕刻莲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举状,形象生动逼真。碑文字体端庄整肃。

wym1351 发表于 2006-6-19 07:22

谢祝兄!

发来的牛橛拓片已下载,今天就准备通临。我国时间充足(除每周六、日要去市业余艺术学校上书法课外,周一至周五都在家里自习,因为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单位领导也不怎管。),这几天我把《龙门四品》都通临了一遍,收效还算可以,待

wym1351 发表于 2006-6-19 07:36

祝兄你好!

发来的《牛橛》拓片已下载,今天就准备通临。我的时间充足(除每周六、日要去市业余艺术学校上书法课外,周一至周五都在家里自习,因为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单位领导也不怎管。),这几天我把《龙门四品》都通临了一遍,收效还算可以,待我把《牛橛》通临后,准备在贵州书道联盟以“大古临《龙门》求教”为标题,征求同道们的建议,以便提高。祝兄对愚兄“捺画过于夸张”的建议很好,在临习中凡遇捺画也就特别地注意了,不再犯以前的毛病了。顺致艺祺!

熊华禹 发表于 2006-6-19 09:24

原帖由 wym1351 于 2006-6-16 13:13 发表
南冥先生说:“老兄的魏碑的确不错,大家说你像孙伯翔,其实也没关系。建议写写墓志、造像,找找中小字的感觉。”我觉得此建议很好,于是便开始写些如横批之类的中、小楷,体验其中感觉。在此,向南冥先生说声谢谢!
兄不必客气!建议兄写写中小楷,一是可以从字多的作品中更多体会整体章法及用笔的细节;二是古人所说大字需从小字养。
兄之中楷总的感觉不错,临作忠于原帖、很象,创作中有些笔画显得过于尖利,也可能是追求刀法所致,其实不妨含蓄一些、自然一些。另外,用墨还可再丰富一些。
拙见,与兄共勉!

祝永红 发表于 2006-6-19 13:54

原帖由 wym1351 于 2006-6-19 07:36 发表
发来的《牛橛》拓片已下载,今天就准备通临。我的时间充足(除每周六、日要去市业余艺术学校上书法课外,周一至周五都在家里自习,因为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单位领导也不怎管。),这几天我把《龙门四品》都通临了一 ...
永明兄,我们是晚年交啊.以后有事呼唤小弟就是了.不要在意.
小弟仔细拜读了明兄的作品,特别是后面跟帖之作.确实很好,见功底.所以小弟建议明兄现在可以临点帖.可不是碑.同时要多尝试其它书体,再结合自己的个性和对书法的理解大胆尝试创作.
书法在学习到一定的程度时,笔下要有自己心灵流露的痕迹.要大胆出帖.
书法在学习到一定的程度时,不能只看重写.要多看,篆,隶,揩,行,草,都要通看.在尝试创作阶段,不要分古人和现代.要是好的,大胆学习并加以消化用之.
永明兄,以上仅供参考,不必较真.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发几幅中小楷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