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恩武o 发表于 2006-5-6 18:59

原帖由 自然道者 于 2006-5-6 14:03 发表
谈法者浅,无法者深,高者乃无法胜有法也.

____________自然就好!
那说明孙晓云先生初入书法之门-有法,或者说入贴,离无法尚有距离

抱朴散人 发表于 2006-5-6 19:56

谈法者浅,无法者深,高者乃无法胜有法也.

____________自然就好!
原帖由 宫恩武o 于 2006-5-6 18:59 发表

那说明孙晓云先生初入书法之门-有法,或者说入贴,离无法尚有距离


说得好,一切技艺都是如此,由技提高到艺,艺合乎道,终归于自然.

灌水圣 发表于 2006-5-6 23:14

比较同意楼主的看法,同时也有疑惑
从楼主的言谈中,发现对"道"情有独衷
既然多次提到了"道",提到了"自然"
想必,楼主即便是对道认识仍未全面,至少也有了对道的起码了解吧?
我很想听听楼主关于道字的看法,开开眼界

抱朴散人 发表于 2006-5-6 23:27

原帖由 灌水圣 于 2006-5-6 23:14 发表
比较同意楼主的看法,同时也有疑惑
从楼主的言谈中,发现对"道"情有独衷
既然多次提到了"道",提到了"自然"
想必,楼主即便是对道认识仍未全面,至少也有了对道的起码了解吧?
我很想听听楼主关于道字的 ...


不敢当,散人对道的认识有限,
不过有时间希望赔兄好好切磋切磋!

抱朴散人 发表于 2006-5-6 23:29

孙女士写本书就象破一个千古奇案!
一步步推理、引经据典求证,
从而得出转笔法结论,
然后阐述由转笔法而生的孙的理论.
不过由此得出的理论让散人觉得太 太 太 那个。。。。。。
这本书出后反响居然还很好,散人真是疑惑不解?不解不解???
心中太多的不爽,希望诸位都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灌水圣 发表于 2006-5-6 23:51

原帖由 抱朴散人 于 2006-5-6 23:29 发表
孙女士写本书就象破一个千古奇案!
一步步推理、引经据典求证,
从而得出转笔法结论,
然后阐述由转笔法而生的孙的理论.
不过由此得出的理论让散人觉得太 太 太 那个。。。。。。
这本书出后反响居然还很 ...

和宣传有关系
如果局限在书法里面谈原因的话
我觉得这本书不反映了作者的水平如何如何
却反映了书法子民的对当今一些"书法现象"的人心向背

灌水圣 发表于 2006-5-6 23:57

李雨春你喜欢吗?不照样火透半边天

抱朴散人 发表于 2006-5-7 00:44

原帖由 灌水圣 于 2006-5-6 23:57 发表
李雨春你喜欢吗?不照样火透半边天



这不好比,比之于李也不妥,
孙女士是很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的书家!
散人只是觉得我们书法界缺乏理论上的争鸣和批评,
书法人缺乏对书法的思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象散人),
这对书法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一大批的书法爱好者每天在盲目地临呀\创呀.
走的弯路还不多吗?
岂知没有正确的理论和审美做导向这条路怎走得通!

灌水圣 发表于 2006-5-7 00:54

原帖由 抱朴散人 于 2006-5-7 00:44 发表




这不好比,比之于李也不妥,
孙女士是很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的书家!
散人只是觉得我们书法界缺乏理论上的争鸣和批评,
书法人缺乏对书法的思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象散人),
这对书法的发展是 ...

看你怎么比了,也看你怎么认识李了
我觉得,你从书法走出来,看看整个中国
你会得到同样的答案

灌水圣 发表于 2006-5-7 01:07

把思考倒在艺术的液体里,是否会发生溶解现象?

一方面艺术是仿佛是排斥思考的
因为艺术的产生多是因为感性
感觉到美,感觉到舒服,感觉到快乐,感觉到沉重
艺术作品的产生也是依靠感觉产生的,依靠你的听力
你的视觉,你的触觉...

一方面艺术人又在思考,思考怎么样更能够激发自己和别人的感性

那么艺术是否和思考能够兼容呢?这样问下去
我不知道,这是艺术问题还是推理问题还是计算问题
也不知道,艺术人的思考能不能总不越出艺术的界限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孙晓云发现新大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