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趣 发表于 2013-7-5 18:10

草书习作,大家批下,比王厚祥老师还差几年?

本帖最后由 无趣 于 2013-7-5 18:16 编辑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3-7-5 18:54

差几年,不敢断言。个人认为王厚祥的用笔特色在于顺逆翻折,且看了他的视频就知道其作书是高笔低握,徐徐有致,且章法和用墨也很有特色。兄台这副草书一气呵成,堪称佳作,自愧不如。但入笔、折带、翻接还需锤炼。新人口直,还请海涵。

老李 发表于 2013-7-6 06:37

{:1_277:}

老李 发表于 2013-7-6 06:37

{:1_226:}

无趣 发表于 2013-7-6 11:54

回复 2# 小糊涂仙


    老兄批得有理,我拿王厚祥老师的作品跟自叙帖比,他的很多字的草法其实比较随意,不如古人做草如真的法度严谨。感觉自己主要还是精熟不够,神采差王老师很多。王厚祥老师自称“跟古人比”,我想先从跟他比开始,见笑了。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3-7-7 21:44

回复 5# 无趣

王厚祥使用搭接很多,也有很多“偷手”。但毕竟现代人所受的传统文化熏陶是永远不及古人的,书法自然就降了很多层次,纵向比较对现代人而言是有失公平的,我们难与古人堪比,或许就在此吧,所以有的人都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却又被好多人曲解。但书法圈子就这样,总得有人去承守,也得有人去掘新,就算对于一些暂不为人接受的风格也无可厚非,至少人家在探索,就像《双节棍》刚面世一样。但至少也应该坚守一条:我们应尽量减少因时代发展而造成的传统文化趋衰,不期望想到几百年后的人们仅把书法当作写字,不想让几千年后的人们临摹着当代人的书法,不想让书法在几万年后仅成为一种神秘的传说。   一时激动,话多,让兄见笑了。总之,共勉吧!

无趣 发表于 2013-7-7 22:41

回复 6# 小糊涂仙


    其实,拿大草来讲,主要还是精熟的问题,池水尽墨,退笔成冢。文化素养不是主要的,怀素的文化素养在他的时代里肯定不是高的。王老师讲,他临自叙帖一百遍,这并不难的,不过七百字,一小时左右就可以临一遍,一年临三百遍没问题。当然不是机械地临,而且也需要过了“识草”阶段,也要有二十来年的功夫底子,我觉得就不是问题了。精熟了,字形结构的变化就好理解了,如“醒”“居”“诸”等字。现在是类似盛唐的时代,应当能出大家的。

罗锅和珅 发表于 2013-7-14 13:36

{:1_277:}

老李 发表于 2013-7-18 07:34

{:1_277:}

老李 发表于 2013-7-18 07:34

{:1_23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草书习作,大家批下,比王厚祥老师还差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