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恐怕不能如老书记所愿了!我的水平很有限,除了胡说八道几句,至于我那乱东东,哪里能放到如此精华之地,看老书记把这多艺家都不放在眼里,我是肯定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得罪了!呵呵!我们就此为止,把发言的机会留给其他艺家吧!望您大仁有大量,再一次向您说声对不起!祝您在工作和书艺上取得更大的进步!烟雨楼即日
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哈哈,沈尹默不是大师,那谁是大师啊?!!!学了这么多年的字,曾自信字虽写得不好,但起码的好坏还是知道的,谁知竟和理论界相左如此!痛苦啊!
这样的理论界不要也罢!害人不浅啊!!!
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尹默老的贡献不在书法造诣上,...单就艺术造诣而论,与其同时代的如...相比,相去甚远。我就不明白上海有这么多杰出的艺术家,为什么你们单单抱着沈尹默、周慧珺不放?”这个观点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无限佩服之余不得不说四个字:放屁!真臭!
声明一下,我既不是上海人,也不是沈尹默、周慧珺的亲戚、朋友和弟子。
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老书记吹毛求疵,似乎以人身攻击为乐,不好.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下面引用由书法初学者在 2005/01/16 07:09pm 发表的内容:“...实事求是地说尹默老的贡献不在书法造诣上,...单就艺术造诣而论,与其同时代的如...相比,相去甚远。我就不明白上海有这么多杰出的艺术家,为什么你们单单抱着沈尹默、周慧珺不放?”
因为那些杰出的艺术家不如沈,周杰出吧!他们的功夫几人能比?
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如果谁说:我的书法目前已经超过王羲之,让中央下文件封个"书圣"什么的,你千万别当真!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找到烟雨楼先生的文章看过后,深感先生能力之高妙,学问之渊博,非网上其他诸公可比!小女子恨未早点来向先生请教,不知先生的朋友们有没有先生的联系,如QQ等。小女子多谢了!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以书法会友以理论会友,各扬所长许多观点是越辩越精彩。热闹的探讨气氛也是网络书法之精彩之所在!欢迎各路朋友现身参与!
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说到"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其实是个既简单又不深奥的问题,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是很有见地的!书法其实就是临与创的结合的矛盾体,古今中外,所有的书家们,无不是从这条大道上缓缓前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走过,创新者如米海岳,因其书法中杂有较多偏锋,从而使得米家书法大放奕彩!后世书家们绝大多数只学其行,难得其髓,何哉?因为米是以集古字而卓然形成,观其早期书法,哪一点哪一画不是中规中距,稳中求熟呢!现代人如曹宝麟者,如孙晓云者,大多从其学起,致使书法始终无法臻致上者,何也?学死者!!观世音书友,承蒙你看得起老夫,我对书法实也只是初入,离登堂入室还早得很!您要学还是从古代大家们学起好了。俗话说,“取法乎上,得之中”,一旦选定了好贴,就坚持下去,精一家又不忘兼通百家,只有如此,唯有如此,方能有所进步!当然找一位老师,经常向学高者寻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能力有限,实不足以为师,抱歉抱歉!!关于书法的"临摹和创作的关系"问题
在此发点不必要的感慨,今天上网看到羽总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从此驾鹤逍遥游!回想起我们时时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有一种无由的伤痛从心底升起,心灵的快乐飘得很远!时间虽然短暂,友谊已经长存!正是:“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是最真!再回首已晃然如梦......”我把赠送羽老的几篇拙作再次写在此处,本来想令发一题,想了想以后没有人再来了,就贴在此处吧。唯有祝先生一路走好!《送别先生》绝句一:众生芸芸君独慎,艰险红尘仗剑寻.不学嗣同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005/04/09)
《临别送先生》绝句二:惯见五湖风雨生,翠枝竟逐霭霞明;凭高漫对孤烟起,书山佛海寄晚情。(注:太湖古称“五湖”) (2005/04/09)
《临别送先生》绝句三:玉笔蹇涩毫间驻,泊案无声墨已存;浮名应趁霜丝少,我辈难作蓬莱人。(2005/04/10)
《临别送先生》七律一:五湖一任起微潮,柳外轻寒瘦腹腰。踏浪乘槎浮海汉,凌波击楫顺江锚。吟成别句春轩静,思在浮云客路遥。仍把清茶消咏夜,一枝窗外月斜挑。(2005/04/09)
《临别送先生》七律二:倾心相识常求君,时时滔滔厌漏壶;草真篆隶三寸笔,运筹挥划五车书;智永卷里多禅语,怀素章中少法度;莫信苦海总无涯,他日同畅泛五湖。(200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