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哲
发表于 2012-1-6 11:49
龙行天下
神灵本从虚幻出,威严确是实处生。一尊华夏五千年,飞去来兮任纵横。鹏起天池风九万,龙游艺苑字三千。
鲍哲
发表于 2012-1-6 12:15
智慧龙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躁。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误。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浓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
李婷
发表于 2012-1-6 23:47
《中国艺术》杂志创刊号珍藏版在广州正式出版
目录
名人名家题字 张海潘鹤李进学张圣钦陈之泉姚北全陈韩生郭绍刚卢延光王柏儒权保乾
艺海人生中国的米开朗琪罗——著名雕塑艺术家潘鹤及其艺术中华名僧书画欣赏中国书画印鉴赏管锄非书画欣赏德高则才高学富则业精——欧阳中石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王镛书画欣赏 有味哉——读石开齐瓦百品青春活力壮写丹青——画家刘济荣印象艺术的存在价值是“真善美”单柏钦思想家的画——关于卢延光山水画的思考秦时明月汉时风范炳南前无古人的探索——剑一的雾凇雪画油画水粉彩画欣赏一个坚守写实艺术传统的油画巨匠——郭绍纲从民族风情画谈其艺术特点于秉正工艺美术欣赏什么是灰雕范敬华新秀推荐凌刚印象收藏品欣赏武江河的试金石 摄影作品欣赏废村邓江涛 诗词格言欣赏《红烛》、格言伍楚麟 《茶陶》、诉衷情•咏香兰邬梦兆 零汀洋文化林子英 作品选登
朝 晖蒙 妍蔡天涛钱占华蒙汉良纪 叶郑丹晖姚北全
李婷
发表于 2012-1-6 23:48
近日,由澳门书法家协会,澳门书法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庆祝澳门回归十二周年,京、港、澳、台两岸四地女书法家邀请展开幕式在澳门金碧文娱中心盛大举行。
来自北京、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的女书法家二百余人参加了此次典礼。北京书法家协会派出了以北京书协名誉主席宣祥鎏为团长,严晓明为秘书长,韩宁宁、杨春燕、刘军、方放、范丽娟为团员的北京书法代表团盛装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澳门书法家协会主席连家生先生与北京女书家杨春燕共同主持。
展览会上共展出了两岸四地女书家书法作品109件,其中北京书法作品31件,香港书法作品27件,澳门书法作品21件,台湾书法作品20件。
出席开幕式并剪彩的嘉宾有:北京书法家协会严晓明副秘书长、澳门外交公署金千主任、澳门中联办杨雅娴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妇联贺定一会长、澳门日报蔡彩莲总编、澳门书协妇女委员会邓慧娴主任、香港书艺会戚谷华会长、台湾中国书法学会谢季云理事长。开幕式上澳门书法家协会主席连家生先生首先致词,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连巨涛女士、澳门宋庆龄基金会主席宋涛先生、香港书艺会会长戚谷华女士、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理事长谢季芸女士相继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北京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宣祥鎏先生代表北京书协及林岫主席致辞并赠送澳门书协自撰联书法作品两幅。会后,嘉宾与两岸四地女书家代表合影留念。
在招待晚宴上,两岸四地书法家举行了书艺交流笔会,大家纷纷泼墨挥毫,创作了一幅幅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晚宴其间,两岸四地女书家亲如姐妹,畅所欲言,切磋书艺,共话友情。连家生主席现场动情的歌声表达了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令与会者无不动容,北京女书家韩宁宁朗诵了王羲之名篇《兰亭序》,把晚宴推向了高潮。
此次女书家邀请展是继一九九四年两岸书法交流展之后的又一次书坛盛事,为推动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意义深远!(瑛子)
李婷
发表于 2012-1-7 00:10
韩国《朝鲜日报》5日援引法国艺术机构消息称,从2011年的拍卖成交总额来看,中国画家张大千和齐白石超过了毕加索,位列画家年拍卖成交总额前两位。 报道称,法国著名艺术市场信息公司Artprice在当地时间3日公布的《2011年世界市场概要》中称:“从2011年的拍卖成交总额来看,毕加索被中国画家张大千和齐白石(1860-1957年)超越,列第三位。除了2007年被安迪?沃霍尔超越之外,这是最近15年来毕加索首次让出‘世界最畅销画家’的头衔。”Artprice每年3、4月会发行总结上一年度世界艺术市场动向的报告。此次发表的“概要”是在年例报告之前发表的摘要。
据Artprice发表的概要,去年张大千画作的拍卖成交总额约为5亿美元,齐白石画作的拍卖成交总额约为4.45亿美元,超过了毕加索(3.2亿美元)。张大千和齐白石画作的拍卖成交总额均超过了毕加索2010年创下的个人画家年拍卖成交总额(3.6亿美元)的最高纪录。
韩国艺术市场研究所所长、江南大学教授徐镇洙表示:“从这一事实中可以看出中国不仅在世界艺术市场占有率方面,而且在个人画家拍卖成交总额方面也超越西欧。这一重大事件暗示世界艺术市场的重心正从西方转向东方。”
报道中称,中国艺术作品拍卖总额在世界艺术市场上的占有率已于2010年(33%)超过美国(29.9%)。Artprice表示:“据推测,中国2011年在世界艺术市场上的占有率达39%,比201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美国的占有率为25%,下降了4.9个百分点,排在中国之后列第二位。”
2011年,中国在在世画家作品拍卖总额方面也表现出强劲势头。Artprice表示:“赵无极、曾梵志、范曾、张晓刚和崔如琢画作的拍卖总额分别为9000万美元、5700万美元、5100 万美元、4100万美元和3900万美元,而美国画家杰夫?昆斯的年拍卖总额仅为3600万美元,列第六位。”
另外,2011年拍卖成交价居首位的作品是齐白石1946年创作的书画《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去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拍卖会上,这幅作品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
李婷
发表于 2012-1-7 00:15
郑板桥也是因为自己过于聪明,才自己写了个“难得糊涂”的牌匾挂在家中,以警示自己。我原来也曾想效仿郑板桥挂个“难得糊涂”在客厅,后来转念一想,这是聪明人才能干的事,似我这等已经很糊涂了,如果再挂一个“难得糊涂”,岂不一塌糊涂?
李婷
发表于 2012-1-7 00:17
艺术贵在个性,寻求适合于自我个性的气质。通过完美理想书路,终而确立自己的个性风格,这需要睿智、胆气和丰厚的学养,艺术即人生,书亦即人生,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厚德而载物。曾经你经历过的教训当深刻吸取,勿走捷径,下苦功夫,学书之路非一日之寒,着急则慢,奋笔则快。
李婷
发表于 2012-1-7 00:20
回复 157# 李婷
这几天想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觉得和古人比真是差得太远了。咱作为半个书法人,就不提王勃贾谊这些青年才俊了,就是在书法上,倘大年龄了,连米芾二三十岁时写的字都赶不上,而四书五经造诣简直就可怜得很,更别说能吟点“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船行”水平的诗了。
这年头,想做个文人真不容易,想做个古典文人,那简直就是行走在缝隙里,要是还想做个成功的古典文人,我看只有打娘胎出来时就开始隐居,还得按古人那套行头读书识字了。
于是,我找了一些古人的事迹,想看看古代文人到底是啥样子的,在干些啥子事情。
想了很久,我选了唐伯虎。
首先,虽然唐伯虎朋友的儿子是个印学大师,可他印学不精,算起来比现在某些诗书画印俱精的人好像要差一点,但他毕竟是个诗书画三绝的人。
其次,唐伯虎是一个在民间很很多粉丝的人。当然,他的大多数粉丝之所以知道他,只有三个原因:一、会画画,并且武功盖世,是古龙七种武器之一霸王枪的嫡传;二、点了一下秋香,把巩俐抱回了家;三、对他“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名头感兴趣。而事实上这些粉丝连他最著名的诗篇也背不出来,更不知道他有一手好字。
这当然是拜导演们所赐,而导演们又是拜冯梦龙所赐,但最终,粉丝们忘记了导演的名字,不知道了冯梦龙是什么人,却羡慕死了唐伯虎,甚至把他写成了魔幻小说,名字叫做《唐寅在异界》。
但是这已经很不容易。
要知道历史上有多少人活过这么一回啊,把他们都堆起来可以把地球覆盖的里三层外三层,还可能排到月球上去。所以这个世界不能有长生不老药!
可是能在民间有点粉丝的历史明星们,算上皇帝也就那么几十位,比如姜子牙、曹操、诸葛亮、西施、貂蝉、唐伯虎、郑板桥……
当然,事实证明,民间的传说大多是靠不住的。曹操英雄,却成了坏蛋;关羽气量狭小,目空一切,害的他的主子跟着他一起完蛋,却成了财神(不知所谓何来,虽然有人说“义就是财”,还是牵强)……
李婷
发表于 2012-1-7 00:29
徐渭(1521年—1593年),浙江绍兴人,唐伯虎去世前两年出生。
怎么说呢,一言难尽,放在整个历史中也是个一言难尽的奇人。
年少奇才,十岁作文轰动全城!
但生活经历太复杂曲折:小妾所生;生父早亡,生母被逐;因不爱八股文,二十几年连续考八次未能中举,直到四十岁;做过幕僚;抗过倭寇,出过奇计,写过军事文章;痛恶严嵩,却又代胡宗宪写了一些吹捧严嵩的文字;疯过(或者佯疯),中年时死过妻,也杀过妻;九次自残自杀过却活了73岁,去世时唯一狗忠诚相伴……
他打交道的人中名人太多:嘉靖皇帝、严嵩、徐阶、汪直、胡宗宪、戚继光、汤显祖、王世贞……
他头衔太多:诗人、画家、书法家、军事家、戏曲家、文学家 、美食家、酒徒、狂禅居士、青藤道士、旅行家、历史学家、精神病人、杀人犯……
他成就太大,自认为“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当然,有噱头质疑):袁宏道推崇他的诗为明代第一;汤显祖推崇他的戏曲(著名的如《女状元》);冯梦龙推崇其文,据考,《金瓶梅》也可能出自他手;至于他的书画,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书法如狂风骤雨,绘画泼墨写意,千古一人,早于张大千几百年,意境也远远超过张大千(我自以为),两人非同一档次。粉丝更是数不尽数:张岱、陈洪绶、吴昌硕、齐白石…. 孤傲的郑板桥甚至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唉,可以专门花点文笔写写这位奇人。
列举这几位才子,无非是要想说明才子一般是从不好政的。因为才子们一般或恃才傲物,或不善钻营。当然,最多的是令我们敬佩的气节:认死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历史上的其他才子几乎都一样:屈原、贾谊、曹植、苏东坡……
当然,也有很多才子政治生涯很好,比如王安石、曾国藩等。那是他们不读死书,顺势因时,不断改变思想和行为,他们更具有的是政治家头脑。
所以,唐伯虎如果高中,结局还不一定有杨慎好呢。他们作为同时代的人,指不定会联手做出什么事情呢。当然,杨慎遭贬时唐伯虎刚好去世,他没能像杨慎一样长寿。
李婷
发表于 2012-1-7 00:38
“和”“乐”是两种境界,而境界是一个人超乎于其他人的至高领域。王金昌喜欢玩味这样的领域,时常游弋在来自中国文人气质的艺术情境和人生品位里。他喜欢取法自然,在自然里揣摸章法与变幻。他以为和境的最终趋向就是乐境,正是源于了悟了此间的情趣,他才在自己的作品里加入了朴素和平淡的本真形式,并由“和”的品境之隙,渐渐向“乐”之大逸之美衍进,以求出神化境。
和:多重指向的精神散释
在考虑“和境”的时候,王金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翻阅浩如烟海的继承中华五千年传统的名典大籍。他的眼界停留在了积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里,并由刻刀一寸一寸地向石缝深处渗透他所了悟到的那些文化精髓。时光的倒影打在他的作品上,也许石质的篆刻在恒久的以后会再次散落民间并可能从此彻底遗失。但对于王金昌来说,这一次聚合,完成了他长久以来一直想要提升的领域:如何在最朴素的形式里表达最深邃的精神内涵。这个精神内涵是吸纳和融会,根源在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他实在不想用简简单单的技巧和花活来制造一堆浅薄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