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1-4-4 17:26
和平发展得来不易,
必须好好珍惜。
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1-4-4 19:33
閑來弄墨月半升
眼入碑痕窺古風
鉛華洗盡悟真法
低眉閒散慢無鋒
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1-4-15 10:53
青青绿海琴悠悠,骏马奔驰风扬袖,七月的内蒙古大草原邀您共酣畅饮。为迎接中国××诞辰90周年,歌颂党的丰功伟绩,营造团结奋进、欢乐喜庆、昂扬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当代书画艺术水平,特举办此活动。
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1-4-15 10:57
青青绿海琴悠悠,骏马奔驰风扬袖,七月的内蒙古大草原邀您共酣畅饮。为迎接中国××诞辰90周年,歌颂党的丰功伟绩,营造团结奋进、欢乐喜庆、昂扬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当代书画艺术水平,特举办此活动。
王燕
发表于 2011-4-22 13:35
宋江安老师说书画家积极参加爱心捐赠仪式,不懈地进行创新,思考,学习,品格,把博爱的的核心思想带进希望捐助,爱心要付诸行动!!
大鹏堂
发表于 2011-5-1 11:59
世间些许无情事·不及此书与人恒
大鹏堂
发表于 2011-5-1 12:07
长海拍浪说不尽,何如纸上起墨潮。
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1-5-4 09:45
武有关公,文有包公。关公的红脸、包公的黑脸分别代表京剧脸谱中的两个典型:忠和正。然而现实中,关羽的脸大约也只是我们喝酒喝得微醺的样子,否则就近乎皮肤过敏;包拯的脸再黑也肯定黑不过贝利、奥巴马和安南,要不然岂不成了亚非混血儿。
然而这恰是戏剧的艺术。艺术离不开变形和夸张。变形而又不变其神,夸张而又合乎法度与想象。李可染说画画,“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一切艺术都是这样。但现在的人们只是失魂,并不缺胆。在艺术的名义下,伪艺术横行无阻;在创新的口号下,传统风骨凋零。比齐白石、李可染、林风眠大胆的多的是,不但大胆,且大款。但你若和他论画中笔墨味道、气韵格调、学问修养、器识精神,则无异于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弹琴者的罪过和悲哀也。所以自古有知音难求的感叹。知音,不论双方性别年龄、地位身份,纯以澄怀观道,心灵相应,高山流水,琴箫和鸣,所以为知音。鲁迅书赠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然而,“同怀”究竟是高境界,可“欲”而不可求。一碗水尚且端不平,何况人心?
所以包公的可贵便在于此:公平与正义、理智与情感——波澜不惊的黑面孔下,潜流涌动着反复的思辨和估量。《铡美案》中,包公的这两段经典值得回味。首先是劝告陈世美坦白从宽:“说起了招赘事你神色不定,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随后是告诫驸马爷抗拒从严:“驸马爷近前看端详……将状纸押至在了爷的大堂上!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 这脍炙人口的西皮快板,不仅仅是正义的控诉,其实也隐含着包拯的痛惜,那是一种同为寒微出身,及至平步青云才会有的感同身受。
就好似三国当年,十八路诸侯齐聚袁门,兴师讨董贼,惟独曹孟德对刘皇叔独具青眼,礼遇有加。知才善任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历程上的亲近感,那种感觉,发自心底,来自履践,所以惺惺相惜,似曾相识。有时候就是如此,一生最珍爱的,不是亲友,而是敌手,那敌手于己彼此了解至深至透,恍如铜镜的另一面,乃至大敌既去,顿生色即是空的破灭感。
我猜想,包公铡了驸马爷之后的那个转身的背影,未尝就不曾写满了黯然。
苏斌
发表于 2011-5-11 13:54
伏海翔老师作品
苏斌
发表于 2011-5-12 12:25
庄子的“至德之世”,“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马蹄篇》)《庄子·胠箧篇》:“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在庄子看来,封建的统治者是虚伪至极的大盗,这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无情、辛辣的讽刺。“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庄子·盗跖篇》),天子窃天下,诸侯窃国,搞得社会“日出多伪”(《庄子·则阳篇》),“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庄子·人间世篇》),使得“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戳者相望也。”(《庄子·在宥篇》)“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庄子·人间世篇》“仁义”或“仁义之士”是他们的工具和挡箭牌,最高统治者以此作为欺世盗名、愚弄天下的手段。“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