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浏 发表于 2010-6-22 09:40

观杨文浏先生的书法,特别是其草书宗法二王,又不拘泥于二王法规,有自己的风致。书法用笔干净利落,挺拔劲 ...
汉云轩 发表于 2010-6-21 14:02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鼓励!

杨文浏 发表于 2010-6-22 09:41

祝贺杨文浏先生展览成功!!!!!!!!!
读杨文浏先生书法
烟波浩荡吟风声,大化催弦名士耕。
许得空 ...
张兆伟 发表于 2010-6-21 16:17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张兄好诗!!

汉云轩 发表于 2010-6-22 14:09

em1em1em1{:1_216:}

汉云轩 发表于 2010-6-22 14:10

本帖最后由 汉云轩 于 2010-10-2 20:20 编辑

em1 em1 em1

李乐书法 发表于 2010-6-22 15:58

又来欣赏先生的作品,真是厉害!学习!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0-6-22 21:17

祝贺杨文浏先生展览成功! em5   启明兄辛苦了!!em10
我觉得杨文浏老师的行草书作以二王为宗。学习二王能否领悟其韵味,并在笔下传递其信息是一个学书者才与不才的关键,杨文浏老师对晋人书法情有独钟,他牢牢抓住晋人法书的审美特征,实践中不断地体悟与表现,有了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杨文浏老师的行草书绝不仅是以表现晋人风流为指归,而是在传统里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体现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解读他的书法,我们感觉到他的艺术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他追求书法韵味和品位,以魏晋风流为主调,兼取唐宋法度的精严与意趣。他的临帖精微传神,技能精深,游刃有余。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处处可追踪到古代先贤书法美的姿影。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增强视觉艺术给人的冲击力度,他摒弃汉字结构的平庸和均衡,追求单体汉字形貌的奇特和险峻。他善于将古代范帖、手札中具有这种审美特征的字进行演化和归纳,造出自家新样,使汉字形体脱俗峭拔,更具魅力和张力。总之,其行草书作,点画讲究,开合有度,墨色自然,用笔飘逸潇洒,古韵盎然,将魏晋书风演义的淋漓尽致。杨文浏老师才情俱足,作品中透露出的淡定雅逸和书卷气息,在当今浮躁的书坛是难能可贵的。从他的笔墨变化中领悟到一种豪放不羁,行气通畅的节奏感、韵律美。我喜欢其书法,望赐墨宝,书作学习收藏!谢谢!! em10

张兆伟 发表于 2010-6-23 10:30

再来欣赏!!!!!!!!!!
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未冉 发表于 2010-6-23 10:39

的确是深度对话,通过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鲜活的立体的文浏君。
从99年始提笔到07年加入中书协,八年抗战,八年时间不长也不短。当我们以赞叹的目光仰望书家的同时,谁又能知书家本人退笔成冢、鹅池尽墨、废纸三千的个中滋味和艰辛?文浏君是聪明人,只用了四年的时间便入展国展,除了自身的天赋和灵性外,是下了一番巧功夫的。古人云:真、草、篆、行、隶,须多涉博览,融会贯通,方能得书法之妙。这个道理,对书法理论下了苦功夫的文浏君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从他对诸体的学习方法上,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出他获得成功的秘诀,这也是他最聪明之处。从最初求学到组织“相约淮上”,虽然书家本人存在些许急功近利的心理,但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书法作品中,他的行草清新、典雅、灵动、婉转,气息流畅,透露出浓浓的书卷气。称道的应该是他的结体,我认为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早期的硬笔书法,虽然二者运笔有着极大的差别,但结体是一脉相承的,使他不必在结体上下很大功夫(包括他的章法)。至于用笔用墨欠缺了些,如在细节变化上下些功夫,作品则更佳。他的篆书作品也很情趣,用笔洒脱、爽利,虽少了些高古、圆润,但那种痛快淋漓掩盖了这些不足。在启明兄的问答中,他提到了个人面目的问题,在老薛的网展,我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不妨在此作个赘述。“没有个人面目”、“二王追随者众多,难以出新”,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出新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没有传统,出新、个人面目毫无意义,书法应该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这也是一个书家应知常识。不要动不动要出新,要有个人面目,评论者别无用心,但可向书家传递错误信息,造成书家急功近利的心理,再说一千多年来,“二王”追随者多如繁星,出新能有几个,文浏君说地好,传统我们还没有学习好,谈什么个人面目?是的。我们真不能强难于书家,更不要强难于自己。
目前学二王确实很多,但大多都笔力软弱,最终走向媚俗。我们欣赏“二王”,最精彩的是他的细节,是那种用笔的潇洒和超然物外的心态,但在气势上还是稍逊后代一些书家的,文浏君不妨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瞎说莫怪,阿弥陀佛。
庚寅之夏魏然于野藤居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10-6-23 11:25

本帖最后由 怡情怡志 于 2010-6-23 14:18 编辑

em1em1em1em1祝贺祝贺!!!
          对于先生之作品与书名早有所闻所见,不过大多是行草书为多,今次展览中有缘得赏先生小楷、隶书、篆书,当知先生在致力于提高行草书艺术的同时也在追求全面发展,并且已经达到一定成就。可喜可贺。祝福之!!
         知道先生书艺,得益于先生的行草,在充分吸收魏晋书风特别是二王书风的精髓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独特的书法元素,注重结体的自然性、线条的灵动性,同时在章法上抛却了刻意的安排而自然天成、随意而为,因而使得先生笔下的作品既充分表达了魏晋书风的飘逸、俊朗、秀丽,又有自己独有的艺术元素,因而形成具有独立个性的行草书风,而辅以形式多样的表现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欣赏性和艺术性,这在当下众多学习二王书风的书家中不可多见,这可以说是先生的成功之处,也是先生为何能在当下的各种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缘故,个人尤其喜欢。但如果更加注重在线条的力度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接,或许更加富有欣赏性(个人浅见而已)。
         先生的小楷正如先生所言,有些许张维忠先生的影子,但却更加自然、随意,少却程序式、规范式的刻意安排,随性而为,更加体现出先生的自然书写之情,先生的隶书虽然功力不凡,很有力度感,在结体和用墨上都有很深的笔墨技巧,但明显受到当今时风(特别是当红的某位书家)的影响,不能显现个人艺术风格和追求。对于先生的大篆,静穆、古朴、苍茫之感跃然纸上,个人尤其觉得不但体现了先生的功力,同时也体现出先生追求个人艺术风格,特别是行草书与大篆的结合使得作品更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性,让人赏心悦目(
         不当之处,请一笑了之,权当胡说。
       如蒙先生厚爱,惠赠大作以赏读、学习,当不胜感激。谢过先!!
511515广东省 清远市新城东7号区 金科楼F401   冯光永

杨文浏 发表于 2010-6-23 16:00

观杨文浏先生的书法,特别是其草书宗法二王,又不拘泥于二王法规,有自己的风致。书法用笔干净利落,挺拔劲 ...
汉云轩 发表于 2010-6-22 14:10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卢兄过奖了2007_BL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墨迹前沿】——汲古斋深度对话书家之杨文浏(有奖送书法作品,题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