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一了
发表于 2010-6-20 13:31
杨文浏先生的书法是一路从硬笔走过来的。可能是学习硬笔的人对书法有另一种特殊的认识和理解,之所以杨先生的书法可以用进步神速来形容。
从杨先生的40余件不同风格、形式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杨先生魏楷、行草、篆隶四体兼工,各有所长。
●杨先生的行草书,是在较好的继承和领悟“二王”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对子自己的书法创作进行大胆的革新。在杨先生的行草作品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有陆机《平复帖》、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以及黄道周的各种行草的风格和意境在其中。结合章草、今草、小草的优之处,推陈出新,将草书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作品中显现出来的浓浓的书卷气、庙堂气。作品雍容典雅、耐人寻味。
●杨先生的楷书,以魏晋的小楷、墓志造像并结合汉简、帛书的风格笔意,将其楷书写的灵动,有节奏感,摆脱了传统楷书四平八稳、法度森严的特点,将楷书的潇洒,灵动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时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并写出倍的“金石味”。
●杨先生的篆书,结合石鼓文、金文、大篆等的笔法意境,将金文这种古老的文字淋漓尽致的表现其中,从几件篆书作品中,可以很好的看出杨先生良好的古文字功底。隶书以汉隶魏宗,融汉简、帛书的笔意于其中,摆脱传统的素服,将隶书“以丽为美”的特点凸现出来。
●书法碑帖、作品对我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入眼(也可称为“耐看”)和不入眼(乏味、俗,经不起揣摩或者说是视觉冲击力不强)。先生之草书,既有传统印迹,如在作品中的笔法、行气等组成一件作品的基本元素;也有体现自己主管意识和性情的地方。如册页,是笔墨技巧的大胆尝试;其它几件作品婉约流动。无传统的印迹——俗,无主观意识——呆。先生网展的作品,真正体现出书法作品的观赏性、耐看型,具有较深的内涵。
寥寥数语,个人之愚见,认识有偏差。恳请杨先生、诸网友斧正。如有可能,请先生赐作品一观。不知现在回帖,是否已过期。
彭双龙
发表于 2010-6-20 15:05
祝贺文浏兄,好作品!
淡然
发表于 2010-6-20 15:25
小行草收精彩不断,篆书用尖笔写,线条圆浑,但是看似单薄,不如铺毫有力浑厚,一孔之见。说的不对对件作品,说得对再加上写个斋号,哈.祝更上一层楼.
玄铁庐
发表于 2010-6-20 16:22
支持安徽老乡{:1_193:}
玄铁庐
发表于 2010-6-20 16:25
{:1_193:}。。。
祗雅楼
发表于 2010-6-20 16:33
不随时趣 大有古风 ---读杨文浏先生作品有感 书法家杨文浏先生的作品,很耐品。与传统接壤的气质,温文尔雅,中庸平和具有很强的书写性。呈现一种秀逸雄奇的格调。气韵轻松灵动、笔力遒劲刚健、结体率意轻松。欣赏了杨文浏先生的作品,我感到有着散淡风度和简约之美。我喜欢杨文浏先生的书法,没有刻意的做作,一派天真,却又不失法度。有的书法作品平中寓巧,巧而不纤。有的书法作品正中含奇,圆中有方。有的书法作品流畅,优雅而从容。可谓“秀得其实,会于中和”。章法平正,没有大的开合,却自有与传统接壤的气质,温文尔雅,中庸平和具有很强的书写性。呈现一种秀逸雄奇的格调。气韵轻松灵动、笔力遒劲刚健、结体率意轻松。杨文浏先生的作品,我感有着散淡风度和简约之美。非常自然。非常自然。。。我还体味到了杨文浏的艺术思想与文化修炼。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这个思想融入他的书法作品,甚为贴切。但超越于物外及至一生万物的过程,就需要书家卓越的才情和想象力做支撑。否则,你无法抵达悠远、开阔、宏大的胜境。也许,才情、灵感和想象力有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但大多应为后天养成。杨文浏的非凡的才情和想象力正是来自于博古通今,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孜孜以求。厚实、肥沃的土壤,养育了他触微而见著的艺术颖悟能力。
祗雅楼马晓宁顿首
祗雅楼
发表于 2010-6-20 16:34
不随时趣 大有古风
---读杨文浏先生作品有感
书法家杨文浏先生的作品,很耐品。与传统接壤的气质,温文尔雅,中庸平和具有很强的书写性。呈现一种秀逸雄奇的格调。气韵轻松灵动、笔力遒劲刚健、结体率意轻松。
欣赏了杨文浏先生的作品,我感到有着散淡风度和简约之美。我喜欢杨文浏先生的书法,没有刻意的做作,一派天真,却又不失法度。
有的书法作品平中寓巧,巧而不纤。有的书法作品正中含奇,圆中有方。有的书法作品流畅,优雅而从容。可谓“秀得其实,会于中和”。章法平正,没有大的开合,却自有与传统接壤的气质,温文尔雅,中庸平和具有很强的书写性。呈现一种秀逸雄奇的格调。气韵轻松灵动、笔力遒劲刚健、结体率意轻松。
杨文浏先生的作品,我感有着散淡风度和简约之美。非常自然。非常自然。。。我还体味到了杨文浏的艺术思想与文化修炼。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这个思想融入他的书法作品,甚为贴切。但超越于物外及至一生万物的过程,就需要书家卓越的才情和想象力做支撑。否则,你无法抵达悠远、开阔、宏大的胜境。也许,才情、灵感和想象力有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但大多应为后天养成。杨文浏的非凡的才情和想象力正是来自于博古通今,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孜孜以求。厚实、肥沃的土壤,养育了他触微而见著的艺术颖悟能力。
祗雅楼马晓宁顿首
王学明
发表于 2010-6-20 18:40
em1em1em1
天池景利
发表于 2010-6-20 18:58
em1em1
谢天勇
发表于 2010-6-21 09:58
em1em1em1em1em1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