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看了各位方兄对临帖的高见,有言不吐不快之感,本人才愚临了5年的唐楷,先临多宝塔,接下来是勤礼碑,可后来学行草就难了,字的大小都一样,又过于工整怎么也放不开,书也看了不少,什么章法布局、轻重缓急,中轴的摆动,字与字的穿插,墨的浓淡干湿,用笔的粗细.......。可一写就全完完了。我的看法学书一定是要临帖的,但也要有个方法问题,要灵活。一孔之见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说到临帖,我好有一比,就向我们现在用的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都是现在人发明的,但是它是一代接一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让一个没有接受过科学的人,让他去发明可能吗。学书也如此吧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古人说的写字的概念和我们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拘泥于碑帖,说的是守法拘泥。而我们现在人大多是写硬笔开始,连毛笔的“法”都没有过,还谈什么变“法”。上面说到写得太象就是“死”,我觉得不要当心。现在大家都是开始阶段。
我倒没有看见过现在谁会写得跟王羲之一样的字,古代有米芾。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书法是要一个'法",没有"法",何谈"书"?法靠学习,从法帖中学习.浸淫日久,方能悟出一点来.不学习,自己造的"法",别人承认吗?谈谈看法:
好贴再多看一遍也无妨。日日是好日,贴贴是新贴。em2 em2 em2 这人帖子好,能够正确辩论而不人身攻击,欢迎大家来讨论 em5 em1 em1 em11 精辟,尤其是林老的论述! 赞成上面的论述! 我认为学书必须临帖,不过要做到上面所说“师古不泥”,学古人但不拘泥于古人法的桎梏,学以致用,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