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这个贴子最后由狂草王在 2004/02/05 04:14pm 第 1 次编辑]老狂常见有初学者不知该怎样临摹的疑问,因此摘录有关论述如下:
(1)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唐]孙过庭
(2)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贴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 。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宋]黄庭坚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没了?太少了!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两则虽少然若能细细品位,也可受用一生
不过老狂还有几则:
(3)学书不从临古人,必堕恶道.苏子瞻自谓悬贴壁间观之,所取得其大意.
[明]董其昌
(4)临贴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
[ 明]董其昌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惭愧啊,老狂走在我前面了!!!临帖乃学书之首步。不从大道理说吧,书法乃有书有法,临帖就是从中学书及法理。老狂引用孙过庭与黄庭坚诸说足够明了了。吾观有些人写字无法,也不懂用笔用墨等基本技巧,就是没临帖的关系。
中国的毛笔字所以能成为艺术,就因为其中有许多外国文字没有的东西,作为国人要好好继承才是啊!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首先声明,是转帖:=============
书法作为符号的书写,故曰反临摹
弱化作为文字的工具,故曰反临摹
书写之差异,产生艺术之可能,
品流于是出焉,是曰反临摹。
符号本身不是书法,
书法赋予符号生命,
生命特征的丰富性本身,要求反临摹。
书法之为概念,
欧颜赵柳是也,
概念之非为书,
活死人是也,
故曰反临摹。
学书者,始于临摹,
临摹者,假象也,
故曰反临摹。
代以临摹,是为类,
类者,伦理是也,
伦理者,艺术之敌,
故曰反临摹。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这些东西不新鲜.日本东洋朋友都玩剩下的东东
上述理论的核心就是三个字:"反书法".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记得潘伯英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回答学生问题。问;学书法能不临摹吗?潘先生说:能!但潘先生又说:中国的书法几千年下来了,有好多东西可以为我们借鉴,学习。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放着有路的地方不走,偏要乱闯一气,是得不尝失啊!当然,我引用这段话对在这里的辩论并不起很大作用。可我认为:有志学书的人们,一定要记得潘先生对我们的教导,老老实实坐下来,读书,临帖,做学问。不要想入非非,拔苗助长的故事不是都听过吗?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继续5)临古须是无我,一有我,只是己意,必不能与古人相消息.
[清]王澍<<论书剩语>>
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哦,天,想在这儿学习知识,文言文的知识还得重新拾起来!*^_^*历代有关临摹的论述
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临帖要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先熟后生,有静有动,意在笔先,把得紧放得开,日久天长,就能达到瓜熟蒂落,就能生巧的境界。”
“先工整光丽守法,而后破法造法,最高境地:无法而万法生。”
这是林老谈临古于创新,出自林散之《笔谈书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