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一沙鸥 发表于 2009-8-17 10:28

em1 em1

小四川 发表于 2009-8-17 12:38

原帖由 天下行者 于 2009-8-17 10:2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非常感谢敖老师!em1 em13
老师点评的很有道理,指出了俺临摹时没注意的问题--章法和用笔。不过笔力上的欠缺,其实自己也知道,但那是天赋和功力的问题,书圣的线条那个叫百看不厌啊,而且,自我感觉,就 ...
呵呵,王羲之立了一块丰碑在那,我们虽然达不到,以它为范,努力离它近一点总可以吧。况且也不是只有我们达不到,历史上的书家都很难达到。注意用笔下沉,有意识转腕,行笔肯定果断,我认为我们可以慢慢修炼,不知以为当否?

[ 本帖最后由 小四川 于 2009-8-19 23:39 编辑 ]

青松品寒 发表于 2009-8-18 17:17

敖朝军老师善举。欢迎!!em1 em1

尽善无求 发表于 2009-8-18 17:31

请教敖老师,唐楷要不要逆起藏收(现在有人认为那是描红用的)?还是顺锋切纸略顿收笔?谢谢!

小四川 发表于 2009-8-18 20:24

原帖由 尽善无求 于 2009-8-18 17:3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请教敖老师,唐楷要不要逆起藏收(现在有人认为那是描红用的)?还是顺锋切纸略顿收笔?谢谢!

      在下愚见:点画形态不同,是区分唐楷各家,以及唐楷和其他朝代楷书的重要方面,点画形态除了点画长度、厚度、弯度、外形及方向外,还包括起收形态。可见,唐楷的起收处是区分各家的特征点之一,因此我们学习时有义务把唐楷的起笔形态和收笔形态写准确、写像。写准确写像要求的是“写”不是“描”,“写”讲求合理自然书写,不是故意做作。明白这层意思后,我们再来看写唐楷是“逆起藏收”还是“顺锋切纸略顿收笔”,我认为两种都可以,甚至可以因情况不同交替使用,关键只需要看结果,能不能自然地、合理地、较准确地“书写”出范字的起收笔形态。当然,当写楷书达到一定高度后,在临唐楷的时候,参以己意,改变原貌,顺应自己的理解和特点而采用特殊的特定用笔方法,就该另当别论。
       但愿尽善无求君听后有所裨益。







[ 本帖最后由 小四川 于 2009-8-19 23:39 编辑 ]

尽善无求 发表于 2009-8-19 12:04

谢敖老师的回复,讲得很有道理,受教了,再发几张作业请求指点?望多多批评?

尽善无求 发表于 2009-8-19 12:04

谢敖老师的回复,讲得很有道理,受教了,再发几张作业请求指点?望多多批评?

小四川 发表于 2009-8-19 23:38

回复 #47 尽善无求 的帖子

尽善无求君:楷书写得好。建议:一、写写颜真卿其他碑,以增添笔画的厚重和老辣。二、试着背临和创作以把临到手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能力。相较于楷书,行书看不太出来来路,线条有点生硬很少提按,显得简单,相似硬笔字,字势独立,缺乏呼应以致欠缺行气。建议像楷书一样决心临进一家以求进步。恕我直言不讳,但愿有利于行。

尽善无求 发表于 2009-8-20 12:43

再发几张敖老师请指点?谢谢!

尽善无求 发表于 2009-8-20 12:44

再发几张敖老师请指点?谢谢!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敖朝军免费点评书友作品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