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886 发表于 2008-10-16 12:55

隶书课徒残纸(第3页新上放大临的)

近来给高考学生上隶书课
三周时间。时间短,任务重,
让我不得不思考行之有效的方法
先从宏观入手,先把隶书线条分类,区分每种线条的特征就好办了
然后讲解用笔的形态,其次结构特征和章法特征,
学生留有片纸,遂拍摄存档。
诸位朋友正之----
若有闲暇
欢迎到钝之的艺术空间做客:http://blog.sina.com.cn/dunzhi888

[ 本帖最后由 子鱼886 于 2008-10-21 12:37 编辑 ]

子鱼886 发表于 2008-10-16 12:56

001   课徒残纸

线条的方向变化
书法中没有直线条
直和平行都是相对的
他更多的是力的平衡

子鱼886 发表于 2008-10-16 12:57

002   课徒残纸

笔锋要咬住纸
咬不住就不发力
不然就放空枪了

子鱼886 发表于 2008-10-16 12:57

003   课徒残纸

区分线的问题,
古人说汉碑“一碑一奇,
莫有同者”。信然
不要把隶书都写成一个调子
这个训练很有意思
把线区分的越开说明艺术敏感度越强

子鱼886 发表于 2008-10-16 12:58

004   课徒残纸

这个目的和003的目的一样
只是《大开通》和《杨淮表》属于西汉时期的
也就是说是标准隶书的前期阶段,
标准隶书我是指东汉带有蚕头雁尾,具有装饰性风格的
所以西汉的隶书大多没有明显的雁尾,带有篆书意。

子鱼886 发表于 2008-10-16 12:59

005   课徒残纸

临《石门颂》
因为这是摩崖刻石,
所以写他的时候不能像写《礼器》《曹全》等碑一样,
因为摩崖的有很多不平整的因素,线条的变化更丰富
用笔可模糊一些,不要写成了魏碑那种刀痕斧凿的样子。
其实我觉得最动人的是他的笔画承接处,若隐若显
或断或连,甚是动人!

子鱼886 发表于 2008-10-16 13:00

006   课徒残纸

临《曹全碑》
这个碑用笔较圆,结体开张
古人形容如美女婵娟,
写这个碑你就当欣赏
一个身材正点,皮肤白净嫩滑的美女一样
我想这样你总该能写好了吧。

子鱼886 发表于 2008-10-16 13:01

007   课徒残纸

临《西狭颂》

这个摩崖刻石无比精彩,就是写的人太少
我有个学生写这个写的甚好,且能直接用此风格创作。亦佳!
大家都抱着《曹全碑》写,谁让他如美女婵娟呢?
这个碑结体比较方整,和颜真卿的《麻姑》属于一类
用笔上方中寓圆,有篆书笔意。

子鱼886 发表于 2008-10-16 13:02

008课徒残纸

临《乙瑛碑》
这个碑写的好,刻的更好!很见笔,不是一般的刻手干的!
所以很多书家说隶书从此入门甚好。

子鱼886 发表于 2008-10-16 13:04

009课徒残纸

临《礼器碑》
这个碑很瘦硬,用笔很诡异,变化多端。
结体也很险绝,有些接近汉简,所以有人说他是汉碑第一。
前几天用碑意临《居延汉简》,
发现写出来颇像此碑,所以临此碑不妨借鉴汉简,
毕竟墨迹本笔法更清晰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隶书课徒残纸(第3页新上放大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