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9270|回复: 4

社会批判与人格构建 ——读斯舜威《平闲堂书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社会批判与人格构建 - u, T0 i2 Y' E
——读斯舜威《平闲堂书论》, `: @4 Z7 t$ A, U# E7 Z5 w& o8 B
■张瑞田  
, O0 g+ D3 N5 K( b- t5 d  一8 H; N. O$ b7 \6 x# u- n$ H. Z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批评实践,显然有学院与社会之别。学院派忠实逻辑,辩析历史真伪,执著于学术体系和理论架构的建立,是人类认识真理的必然选择。与学院派相对立的则是亲历社会实践和社会运动的自由书法人,对书法、书法历史、书法现状、书法价值等等的分析与思考。显然,《平闲堂书论》属于后者。
2 T7 t( h3 o' l6 z! d  斯舜威党务工作和媒体CEO的履历,说明了他与中国现实的紧密联系。对书法的认识,指陈其中的文化构造过程,坚持对书法社会属性的关注,当然是斯舜威书法理论与批评操作的文化基础。
4 g1 u* w' d0 T  我是慢慢读完这本书的。裹挟着古今庞杂的思想散墨,浓缩着一个文化人的理性信息,自然要求读者有耐心、有准备地进行文本细读。因此,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在书法领域已不能解释书法现象、而不得不到文化领域——一个更宽泛、更开放的地方观察;阐述。从而实现对旧有理论立场与理论预设的突破。2 o, J# g2 K& F0 ?1 p6 R
  二
& e3 f0 J) _% S# `7 E  斯舜威的作家身份,影响了他的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批评的开展。首先,他敢于面对世俗游戏,坚定不移地站在公共知识分子立场,持有社会批判的文化精神。  W% b; h; l1 n/ z$ R1 r1 e
  书法,技术大于思辩。古代书论习惯更多地在技法墨法上寻找真伪,漠视了书法的社会心理与人文价值,所谓书法思想,也仅是道德说教而已。斯舜威不想辩析古代书论的高低,也不想服务于书法创作,他试图以自身的书法批评成为一种有独立意义的表意实践。于是,我们看到的斯舜威的“批评”,绝不是权力的媒介与媒介的权力的恶性结合。
& v$ I( Z% ?3 l+ V6 V1 w. i$ {* c$ Q  现代文化对斯舜威“批评”的介入,使他的思考方式中包含了颠覆性的力量,这就要求他义不容辞地去揭示、拆解历史与当代书法游戏的秘密。
; U/ u  W, }% m1 D  书中的《翰林杂记》、《平闲堂书学咀华》、《读诗悟诗》、《对立中的和谐》、《书法意象散记》等文章,较好地体现了斯舜威式的分析与批判。他以现代思想作为批判的利器,又借助古代笔记的文体形式,有理有据、轻松自如地切入当代书法问题和当代文化问题。在他看来,书法从来不是轻松的问题,因为书法被架空成区别等级的天平,就等于说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类社会兽性发作的帮凶。书法自然是无辜的,但要允许我们对这种现象保持足够的清醒。《翰林杂记》79则颇耐人寻味——* ]/ J$ e2 Y. F9 [& ?- k! z
  “清人论清代书法,曰:‘三百年来书家一脉,在朝不在野。’诚然,当时煊赫书坛如诸城、山舟、覃溪、梦楼,皆以馆阁历清要。
+ S0 Q: a2 C% @  E  l5 p  古代学者,多为官,故书法的发展与官场密切相关。不少书法大家,都是身居高位的朝廷大员。这种现象,在清代同样十分明显。% w7 c! s7 r5 e6 H- W
  就现在的书法现象而言,书法同样‘在朝不在野’。但此‘朝’非彼‘朝’,不是指官场,而是指类似‘书法朝廷’的书协组织。书协组织由于其既属官方,又是‘群团组织’的特殊性,掌控着珍贵的书法资源,在展览、大赛等方面有着生杀予夺的特殊权力。所以,虽然全国各地群众性书法活动也可谓轰轰烈烈,但实质的权力,则掌握在书协少数人手里。加上书画市场处于不理性的火爆状态,不少行外收藏者不懂书法,只看名头,书协的权力就格外凸显出来,变成了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资源。与清代不同的是,清代的朝廷书法家确实具有相当高的书法水平,而现在的书法官员们,书法水平大都平平而已。”
) A3 T3 M! D0 ]7 e  斯舜威持论掷地有声。
: e3 [0 |& D( Q3 m  如果说古代书法是当时社会精英的文化垄断,那么,现代中国的书法一定是世俗化和大众化的。作为大众化的书法,在权力的游戏中,某些专制性的特征开始清晰地暴露出来。斯舜威没有遵循大众文化专制性的游戏规则,而是依据自己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舍,说出一个真实的世界。斯舜威难能可贵。在利益集团日趋分割市场的前提下,公共知识分子是否有勇气厘清主流社会与权力机制的关系,还是缄默失语,自我放逐,进入本不存在的桃花园,一定关乎于人的操受与道德。
' y8 V; b+ m+ |5 M  一味强调书法的特殊性是危险的,书法毫不留情地以中国文化的代言人自居,它丑恶的一面,有可能误导人们对中国精神的认知与理解。我当然着迷于精英的书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精英书法的深邃和高雅文化的霸道,就忽略当代中国的文化现实。诸多的裂痕与锈迹,让我们清醒地思考,对未来当然有好处。3 q9 z# [1 o9 Q2 z
  三
) B3 K- \8 h2 V/ t- g  斯舜威毕竟是作家,也可以这样说,在他的身上,已经实现了作家学者化的向往。不管是对古与今“书法社会”或“社会书法”浓与淡的评析,还是以炽热的情感,观照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斯舜威做到了一名读书人的有礼有节。他可以不宽容“书法社会”与“社会书法”的种种陋习,但他也不隐瞒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痴情。
+ P, I" {5 b: X" u4 j7 f8 Z+ o  书中的《选择书法》、《四十学书》、《甲申临帖日记》、《春节七日》等文章,准确表达了一名中国作家、书法评论家、书法家对书法本身的理性热爱。他在《四十学书》中写道——
+ q" U) H' y& D$ b  “我意识到,书法决非纯技巧的产物,它固然讲究技法,但更需要学养,需要文化积淀。书法创作过程,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的宣泄,精神的升华,你由此而得到感悟,得到享受,得到满足,这就够了。如果单就书法技巧而言,不少天赋聪慧的小学生写出的字就让人赞叹不已。但如果要论书法的内涵,哪怕是‘神童’,恐怕也无能为力。不是他们灵性不够,而是学养、经历难以企及。”. m! i  [$ a7 [% U$ \& N
  这是斯舜威对待书法的感受,我们再看一下他与书法的关系。他在《甲申临帖日记》中说——
( w2 u& ?, U3 z5 ]" v  “晨起读《清代八股文》。八股文在废除科举后臭名远扬,但现在还有谁真正了解这种独特的文体呢?跑步半小时。临《石门颂》150字。
8 @: N7 N% N& D/ g, t, E' \  下午到办公室习书法2小时,先是临《书谱》,后写条幅5幅。
+ L, i6 L5 m1 L; Z9 v, F  晚上临《急就章》1小时。
& `  w% q9 E5 b. {% l  ……
& n3 C8 u2 m( ?( `0 f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忘记书法,不以书为法。然而,达到这一最高境界的唯一途径,恰恰是严格地以书为法,以法为书。& V& k" f2 B, \7 X# I$ v2 _0 o* E. z7 i
  读《老子本原》。他的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他的无为不争、笃虚守静、任其自然的人生态度,都是值得认真思索的。中国古代的哲学,正是博大精深,取一勺就令人陶醉不已。+ N2 f0 T! y5 G: M
  回家后开始临第8通《书谱》。傍晚跑步半小时。9 v9 s% d% `1 Y2 \0 q/ Y
  晚上写《翰墨杂记》两则。”
$ S1 g8 \) R* `3 n; P  静止的书法,对于斯舜威来讲,就是头上的蓝天,脚下的大地。对书法的社会批判,缘起于对书法的敬重与热爱。正是因为这分难得的真诚,他才不允许心怀叵测之徒损坏和侮辱书法。随园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为此,斯舜威强调:“我则以为,凡艺术家,都需有赤子之心,无此则不足以名家。赤子者,无功利之心,未经红尘污染者也。倘书家一味靠铜钱润笔,则离赤子之境远矣。”" M1 F2 H) }# Y) `, i
  书中的《兰亭真伪谁识得?》陈述了兰亭论辩前后,中国政坛高层的神秘心理,尤对章士钊先生的高风亮节赞许有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称颂。《六一风神》表面在说欧阳修对书法艺术的贡献,其实是在分析欧阳修“旗帜鲜明,刚直不阿”的性格成因——- _) y4 W% ]3 T/ B; j2 H5 r
  “我对欧阳修的好感,归根到底来自他的性格魅力。他是一位有趣味的文人,因而虽然‘饮少辄醉’,却写得出千古美文《醉翁亭记》;他是一位重感情的人,当1044年苏舜钦遭诬陷被除名时,他奋笔写下:‘子美可哀,吾恨不能为之言;子美可哀,吾恨不能言。’虽然片言只语,激愤之情、无可奈何之情却跃然纸上,让人为之动容。”
! B; M% t* j  q9 q5 E  对坚持社会批判的书法评论家来讲,书法的人格化或人格化的书法是极其重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愈演愈烈的封建等级观念的妥协,已造成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分裂。斯舜威的思考焦点是,市俗化、江湖化了的我们对“人格”二字越来越陌生了,沽名钓誉似乎成为我们的伟大理想,因此,与高官、名流、富豪的合影,便成为书界一些人士的刻意追求;把书法组织职位大小的获得当成了自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同时,对年轻的平民作者表现出来的不屑,甚至是凌辱、欺诈,当成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凡此种种,无不彰显着当代书法家人格的低下和道德的沦丧。其实,中国的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史,我们对颜真卿、傅山的推崇,对秦桧、蔡京的蔑视,清楚证明了社会要求精英知识分子应该恪守的人生原则是什么。# z, K( d0 ^! [5 e, f' R
  评价书法家不自觉地流露出可怕的价值取向——拍卖行的成交价格。这是一种世俗认同,本不该大惊小怪。只是一切矫枉过正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反思历史中的错误时,在庸俗社会学的作用下,所谓“品牌”,所谓“注意力经济”,所谓“市场卖点”,不分青红皂白开始左右人们的生活,其势汹汹。人的固有原则遭到残酷的瓦解。文坛有汉奸作家周作人、胡兰成走悄图书市场,书坛对郑孝胥、汪精卫之流频投媚眼,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基础,就这样宽容了稀奇古怪的事情。% A: Y) n* @" u
  斯舜威以灵活的文体形式,以不同的情感基调,对中国书法史和书法现状进行了反省和批判性思考,他汲取现代思想资源,大声疾呼,书法一旦与人的生命意识、人的高尚情怀发生分裂,结果是,在获取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时,势必导致对社会从众心理的认同,对真理与正义的抛弃,从而贬低书法艺术的存在价值。( s6 @4 }  Z) H# u( J4 @- m2 u) k
  (《平闲堂书论》斯舜威著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一版)
发表于 2008-2-1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好好读一下!em1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7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朝花夕拾 于 2008-2-17 10:56 发表 8 g4 i' \: j  g! R
社会批判与人格构建
% `# }. T/ A( a  B3 ^——读斯舜威《平闲堂书论》5 `4 ~* _5 L* t/ Z+ Q3 {
■张瑞田  ) A/ H. U( f* r' h; e/ H; g) g
  一+ r& X% _" B1 i% j4 ]% t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批评实践,显然有学院与社会之别。学院派忠实逻辑,辩析历史真伪,执著于学术体系和理论架构的建立,是人类 ...

7 P& v; g: C5 L+ l5 G# I9 D9 H# h7 |8 A5 \/ |* n( K
确是有思想、有见地的好文章!9 _. I) t/ V# X: Y' p' }6 O

) w+ j( Y/ b8 R/ Z# j* b1 B) J- t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解。em1 现在的书法家都已经被炒作的有些妖魔化"了,"妖魔化”这三字是某些居高临下的人用自己的手写出来、说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3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的好文——有机会得读读斯舜威《平闲堂书论》+ b, l6 z( j, Y* _/ F
em1 em11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