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6-4-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3834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人心已不“古”,书法焉能“古”
$ X/ Z4 j0 Z! b8 L" a- Q' e) P! N
3 O- B" I0 I: X3 f. |- M ——也谈书法创新
( W$ O7 |# B1 _
1 c/ D& V: L J( r. u 作者 招雀园主人' M+ m. y1 F6 j' [1 K/ Y
4 ^; X) n3 h: D, a0 o% V9 R" k7 k
, C. j0 N. w" A# I3 B& |0 N 关于书法创新问题,孙过庭说得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可谓书法艺术的创新准则,其实质还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4 l' u6 ]$ `% r+ _ 今天我们否定的东西,明天可能就会被视为创新。曾被骂作“坏古法”的王羲之,今天我们称之为开创“魏晋书风”的祖宗;曾被讥贬为“丑怪恶札之祖”的“柳”“欧”,其书法创新已名标后世。+ I7 i% l. `( R, U y
- ]# |, c5 |5 {" p, n# G5 s7 k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老祖宗的话讲的过于美满,也过于原则。继承的成份占几成,创新的成份占几成,才算“文质彬彬”?这是人人都懂又人人迷茫的真理。
) h. u7 ]2 v# S/ H- b 文胜质者,赵孟頫、董其昌是也;质胜文者,金农、傅山是也。不管后人怎么品藻讥弹,都挡不住他们成为开一代书风且名垂青史之大家的史实。( ~: f2 o7 t# W; c
& I n0 K# i6 N+ }* I' e: G- R% r, w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田蕴章和王镛书法的比较、关于反对和赞成王镛书法的投票、关于流行书风的批判等话题,其实质是一个对继承和创新在书法创作中所占比例的心理接受能力问题。
; }/ j# ^# G- k 今天你评判为“垃圾”的书法家及其作品,将来有可能成为开创新书风的一代大家,其作品也有可能成为划时代的传世精品。
; p" i' a, A3 r& v9 c5 c" q
' m+ C1 ?8 x6 s) V 其实艺术创新并不难,艺术创新之难,难在思想观念的创新。并非古人留给我们创新的余地太小了,而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受传统框框的束缚,变得太狭隘了。总是“这不合古训,那不合传统”的,还谈什么创新。4 F3 q$ O6 I: u1 D/ b/ B7 ^. s
+ T( N) `! ]2 ~7 \ “妍因俗易,质以代兴”,不管你主观意识上想创新与否,书法艺术创新的脚步都在执着地向前迈进,“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书法艺术世世代代都在创新。不同的时代,书法艺术都会以不同的面貌展示于人。
/ p1 g" I1 ?+ H$ }& l7 ? 古人写字目的是“适以记言”,章法一任自然,笔法简单朴素,材料因陋就简。后人写字变着法子要把字写得“好看”,讲求执、转、使、用,探讨钩、环、纡、绕,讲求笔墨精良,从尺牍信札到厅堂大轴,无不争奇斗妍。今天的书法家写字,更是为悬示于人而创作,为展览展赛而创作,字体一个比一个怪,用纸一个比一个艳,。时代不同了,人心已不“古”,字焉能存“古”。
1 E4 T# M: w; _! H# O" ~9 ? 或许后人会总结出今天我们“尚”什么(我们自己的评说都不算数),但无论如何我们这个时代都不会是以往任何朝代书风的翻版。
2 S7 d+ [3 y' d 笔墨当随时代,这是艺术进步的永恒主题。, u9 k& U+ Q( f q8 H( ?0 O4 ~
. `* @# x$ y1 m- m" I (2007年4月18日草于招雀园), [, r9 a4 z- Y; p/ P
1 _4 [. r! f+ ~+ ]3 _! R
[ 本帖最后由 招雀园主人 于 2007-9-28 17:0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