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6-4-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3834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读古代大师会令我们豁然开朗 4 H+ z; g% c, }* G5 C* A) p5 v8 h+ J
——读书札记三则, L& e+ B- T; j6 p& p
+ R. @' _1 n5 ~3 v. K
招雀园主人, p2 x( A4 _- f- e) u
+ ]( r( l1 {; |. K4 I. Z+ C# u
(一)古代大师的慷慨与吝啬9 c6 {7 f- u4 m5 ]2 w( x( [# ]
* r7 f/ h$ d: `
先看发生在1600年前东晋时期的一幕。) H# b+ i& b/ s
“王逸少尝在蕺山,看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e# I# P% V3 ^1 w( S6 \& V
时光到了距今900年的宋代,又发生了与书圣题扇惊人相似的一幕。
; ?- f- Q* s9 s3 D “东坡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之久,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草书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4 Y1 F5 n$ L# M S- W7 U" k
两则故事惊人相似之一:
0 g+ J5 V7 u9 p* r" Y( e1 D' H 两个中国书法史上的划时代人物王羲之、苏东坡,面对处于生活窘境的普通百姓,都慷慨地伸出救助之手,以自己高超的书法艺术扶危济困,留下千古佳话。王羲之救助的是一个以卖扇度日的七旬老妪,扇子卖不出去,全家人当日就可能无米下锅。苏东坡救助的是一位因天灾人祸而欠下巨债,面临官司缠身的小商人。- _6 Z" L1 A( I$ a
惊人相似之二:两位书法大师在慷慨解囊助人的同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吝啬抠门儿。一把普通的六角竹扇,王羲之在上面题了五个字就卖了一百钱。当尝到甜头的老妪第二天再次要求书圣在扇子上题字时,被书圣“笑而不答”地婉拒了。同样苏东坡只给那个穷困潦倒的制扇商题写了二十把白团夹扇,结果很快就以一千钱的价格出售,刚好还清制扇商二万钱的债务,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东坡先生的吝啬比之王羲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 ~, g, X$ o% J( V- ]( K1 ~9 W 尊老敬贤,扶贫济困,是成就大师的必备人格,慷慨是爱人。但不讲条件的一味慷慨,既不利于被救助者的自立自强,也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轻贱和不尊重,所以一定程序上的吝啬是自爱。不知爱人的人即不知自爱,不知自爱的人一定不会爱人。古代大师们的慷慨与吝啬中原来渗透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啊。" b6 K/ w6 ]+ r0 J4 m' Z7 a: y4 A! v; e
# K# ^8 T4 `; S2 K8 {( ^) L# b
(二) 看古代书法家怎样面对权贵们索书?8 w7 J8 m$ V) i8 h9 _; |; V! B6 r
4 z1 w: y& f S 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书法家们是怎样巧拒权贵索书的,或可以资借鉴。
+ s" F! s8 w- `$ w- X& z0 N 一是严词拒绝。“徐兰宁波人,工书,远近求者无虚日。兰亦高自矜负。间有挟势位使舆隶致之者,辄白眼叱去曰:吾岂只役者耶?人以是重之。”这位明代书法家徐兰可谓真倔强,“难道我是被你们使唤的工匠吗?”一句话就喝退了那些挟权势来索书的人。清高倒是清高了,只是以后可少不了被人“穿小鞋”“使绊子”呀。
7 w4 [( g- k& V, d 二是将计就计。“林尧俞善书法,魏忠贤敦请不与。忠贤矫诏命之题匾,尧俞大书‘畏天堂’三字。题曰礼部尚书某奉旨书。”明知大宦官魏忠贤是假传圣旨来请题匾,不敢象往常一样拒书,只好将计就计,题好匾后,落款写上“礼部尚书某奉旨书”,这一招最妙,既不得罪权宦魏忠贤,又让老贼不敢明目张胆悬挂自己的作品。0 l0 G# B. A2 j, [% ^6 H" z, B
三是假戏真做。“嵇璜善书,与和坤同在政府,和以楮素乞公书。公寻召翰林数人者饮于堂。童子请曰墨具矣,公叱之曰:属有客,安能作书。客曰:吾侪正乐观公之用笔以为法也。遂对客书之。甫及半,童子覆其墨,公起诟让之,客为请乃已。翌日谢和坤曰:徒败公佳纸。盖公本不愿作书,预诫童子覆墨,而翰林数人本和坤门下士,故使亲见之,言于和以为信也。其不惮委曲以全所守如此。”这位嵇璜先生实在讨厌和坤,但和坤多次相求,且派人送来了精美的“楮素”请书,碍于面子不得不写。于是嵇先生就和家童合伙演了一场逼真的假戏。当着许多和坤门客的面,使童子故意打翻墨汁,污染了写了一半的“楮素”,这是大家都目睹的事实,可不是我成心不给你写,你和坤只能干着急没办法。想让我接着写,那你和坤就再花点银子买些昂贵的楮素来,但不敢保证下次不再出什么意外。这种拒书方法也非长久之计,万一和坤犯了拗脾气,又给你送来楮素,你总不能再演让家童打翻墨汁的把戏吧。) L( n3 j: R7 _- y3 |/ f# Z
四是光说不练。“陈沧洲鹏年书法师颜鲁公,而草书特妙,求书者接踵。片简行字,宝若圭壁。在京师值困乏,尝以易酒米,要人乞书屏障,阳诺之,历三年迄不可得。”这位陈裟昕晌狡嫒耍悸淦堑搅艘允椤耙拙泼住倍热盏姆萘耍辜岢帧安晃宥访渍垩钡奈娜似凇F涫倒芩瞧胀ò傩栈故谴锕傧怨螅灰懔饲透思倚匆环拢獬屡裟曜焐洗鹩ψ拧昂茫茫谩保赐狭巳昝桓思叶省?br/> 今天的书法家大都经历过被索书的烦恼,有些索书者还是有权有势者。这时你们怎么办?看看古圣先贤们的所作所为,或许会明白一些从艺与做人的道理。 v7 g3 _3 ]+ O4 d+ r' {9 A7 h
" s! V! t) c9 O9 E5 x; n# X
(三)古人不以鬻书鬻画为耻+ V. j t t& `% z0 |
2 Y3 ?1 @; K( I b! l# k( _ 有一位书法家朋友这样比喻遭遇索书的苦恼:我栽下一棵苹果树,经过几十年培土、育肥、剪枝、打杈,现在树结果了,却被人你一颗我一颗摘去大部分,你说能不心痛。; A7 V$ [8 O8 f; U
中国的书画家们对自己的作品大都羞于出卖,仿佛一提钱就沾上了铜臭,艺术品就会贬值似的。其实鬻书鬻画古也有之,一些大师们出售自己作品的行为还被传为千古美谈。6 M+ u/ R6 q U: B- b1 [
“郑板桥燮虽薄得一官,仍鬻书画以自给。有板桥笔榜小卷,即其自书书画润例也,其文云: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心中喜悦,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帐,年老神倦,不能赔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附以诗云:‘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春风过耳边。’”. E$ d; i: x2 g0 l# o; m
郑板桥身为七品县令,仍靠卖字画为生,写明书画润例明示来者,并告知求字求画的人“跟我攀什么亲戚朋友,那不管用的”。我堂堂县太爷一不T•W二不受贿,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靠自己的本领吃饭,何耻之有?7 i1 k4 |8 d5 y- _# t3 f# N
“侯青浦云松,江宁人,善书画,求者麋集,户限为穿,乃作金缕曲两阙以榜其门。2 P9 Q8 m. y6 q5 n: K
其一曰:‘对客频撝手,愿诸君收回绢素,那容分剖。书画词章三绝技,此语最难消受。况八十龙钟衰朽,终日涂鸦涂不了,惯直从辰已交申酉。问所得,几会有?尤多亲友之亲友。贴签条某翁某老,不知谁某。积压纵横放散失,寻觅几番搔首,偶爽约又将谁咎?要不食言原有术,或先将润笔从丰厚。问破钞,可能否?’
8 f( k7 { h8 E5 k% d6 r 其二曰:‘润笔由来久,古之人一丝一缣,不嫌情厚。翰墨生涯论价值,不出板桥窠臼。于廉惠何伤之有?风雅钱仍风雅用,向荒园老屋添花柳。五簋约,燕良友。漫嗤自享千金帚,算老来只余拙笔,尚夸人口。便类武夫(武夫二字应加上石字旁,因电脑打不出,故用同音字替代,意为象玉的石头)成瓦砾,索报却须瓊玖。书数目榜之门右,博得道途闻者笑,谓是翁罔顾言之丑,掩两耳,调头走。’
# f) p: p. G% U* I- q 这位侯云松先生更直率,“你出的银子多,我就写得快、画得好。”他更是把郑板桥作为榜样,借口“风雅钱仍风雅用”,冠冕堂皇地出售自己的字画,明码标价,你爱要不要。
! L7 O- ?$ k# \; g0 {9 W5 t 现在的书法家,如果有这二位先生勇气的一半,绝不至于混到没饭吃的地步。4 l+ h4 m! G3 I6 ?% J
(注:以上引用故事均出自马宗霍先生的《书林纪事》)0 ?! [& M6 A0 H1 c
2 v8 g5 O, R' G; d
2007年2月27日晚草于招雀园2 ?) b! k9 l- S0 f
9 I6 c; {( E& n+ F3 p% [; C: J G
[ 本帖最后由 招雀园主人 于 2007-9-28 17:0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