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0089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jsh谈李松
. V' Y+ c% }/ J! z
7 V! }; ~8 R r3 A" Z' h9 c 李松先生很不好谈论.
$ {: Q: d3 O/ j+ R; s- R2 k1 ^$ L7 E
一方面,李松先生的书法和为人很能打动我,另一方面,李松只注重字内功夫的修炼而大大忽视字外功夫的积累这种做法又很让我迷惑.
" D" J1 v5 P: I8 V+ \9 f5 ~4 _
$ C$ Q# i/ S/ a/ _' | 不考虑这么多了,想哪儿说哪儿吧., O e+ I4 W; w& Q( k; l: i
5 o* _7 _6 O) u- r; a$ Y7 q* y Y2 {
首先,李松是一个能让人佩服的人.于书法一道,他非常勤奋,这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来.于碑,他几乎是遍临天下所有能够见到的碑版字帖,他在碑上所花的这种功夫实在让人吃惊.因为用的功夫深,所以他对于碑的把握可以说已经深入骨髓,他写碑,轻松如探囊取物------就技术层面而言,李松的碑体书法,已入化境.
. c5 y: S5 n8 w/ @1 K1 H4 W8 d7 q y# U' k5 W5 ?" g: Z
李松是一个悟性很高的人,这也可以从他的书法看出来.写碑的人,很容易把字写死,写僵.全国写碑高手中,孙伯翔老先生气势大,字也不俗气,但孙老的作品,特别是碑行结合的作品,非常僵化-----硬而无趣,不好;金伯兴完全去形取神,自辟蹊径,走了一条书法创新的捷径;庞国钟则完全进入碑林迷魂阵,转悠不出来------他必将在深山老林里面被自然慢慢风干;李松则不,他把碑写得有滋有味,李松的碑体书法,体态饱满,丰润有加,形神俱备.李松的碑体书法,谨严不乏趣味,活泼而又不逾规矩.: i& p7 d7 P& K$ _2 @$ p: `
$ l6 {! b* Y* L! k4 F! e, j$ b- ~ 在我个人的思想中,我认为李松的书法实践水平要高于孙伯翔老先生.孙老的所谓独创的碑体笔画并非他的独创,而且孙老的字多蛮力乏意趣,而李松的字则在充分把握碑体外在形态的同时,寓情于形,有情有意,情景交融.孙老达不到这个境界.
9 h& J" o6 Q6 W# w/ F+ W3 j
( ^2 d* H& r0 p: `6 e 据说李松的为人也很好,这当然也是优点." m. v" @5 }: T( K) f8 r3 X4 B
* w/ Y& Z; l0 Z' @- k$ m 我所纳闷的是,李松似乎不怎么在乎字外功的修炼.现在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大批专业书家,他们可以只有小学水平,可以不懂断句,不懂作文,他们照样可以写字赚钱,我不知道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还是社会的悲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想要成为大家,特别是书法大家,一定的文化储备是必须的.但从李松这里,我感到了失望.前一段时间,我曾看到李先生的一个题跋,短短数言,语言含糊不清不说,基本的文化常识也弄不清,这让我很是愕然.& D: H/ T w: h! I Q/ Z
3 o U$ H2 Y, Q% w! t+ K( d! K 李松,作为一个超一流实践水平的书家,我的建议是,要补一补文字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