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644|回复: 3

蔡树农/水煮兰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5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水煮兰亭
5 {" h* a# ?3 s5 r7 c. \7 ?本报记者 蔡树农 2005-4-16
/ s8 l% e4 i3 I9 R# ]7 n8 k) B% S  在纪念兰亭雅集1652周年前夕,一个叫吴大新的绍兴人写了一本叫《红月亮》的“奇书”,书中颠覆了兰亭雅集之说,称“兰亭雅集”不为修禊而为“军政”。此论一出,绍兴史学界一片哗然:不要太认真、不好评价、不敢苟同、不过是一种推测等议论之声不绝于耳。我个人则持观赏态度。为了让读者弄个明白,不惜大段引用相关文字以助解读:
+ C( k7 d: U( a  ~: C% O( b: P    ; F/ _5 |+ W* z) c5 r9 P% T4 ]
  兰亭雅集为何是一次政治军事会议?
; U$ h; `# d$ y# b- D9 Q( q   
7 d  v  G! U3 Z3 P    兰亭雅集是一次政治军事会议,其目的在于调停当时桓温、殷浩两位将相的矛盾,共议北伐大事。为论证这一观点,吴大新对当时的时政背景、王羲之的生平为人、雅集参加者身份及兰亭雅集上所作的诗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五大“间接证据”、四大“直接证据”。0 [8 }0 u6 A8 [# ~5 g6 E4 K
    五大“间接证据”
5 {" x" g. J. x6 m( C  @9 t    一、兰亭会的时事背景,乃东晋内忧外患,危急存亡之秋也。吴大新断定:这不可能是一次轻松的文人雅集。永和九年,东晋北伐战事吃紧,内部桓温、殷浩将相不和。在这种背景下,印佩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难道会领着一帮名士文人去行“千古雅事”?对此,明人黄宗羲就质疑过,赋诗曰:“如此江山残照之下,奈何心事菊花边?”( ]$ y8 g! i: Z4 [! }
    二、王羲之是东晋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一位反对清谈的循吏。吴大新断定:他不可能置身度外,坐视危难。
# C" |+ U) B8 I+ l5 L: Y" g+ x    王羲之一生做过宁远将军、护军将军、右军将军等,是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干才。时值危急存亡之秋,王羲之岂能坐视不管。$ v/ L* q# n' W' K9 \
    三、兰亭会42人名单,大部分是军人,许多直接来自前线。吴大新断定:这也不可能是一次文人雅事活动。
$ c0 ^( M. c& W3 l0 V  S    参会人员光是“省军级干部”可考的就有五六人,约有22人在军中供职,绝非传统所说的“一班文人名士”。他们千里迢迢从前线赶来,不可能只是为“雅兴”。
' u  G+ C( o1 X5 f4 G( x    四、兰亭会上所写的诗,玄言清语中,仍然露出了兰亭会的主题。吴大新断定:这本来就是一次并不超脱的“俗事”会议。$ M& J; f! d* [" r% ?0 r  p
    其一,兰亭诗多为《齐物论》的思想。其旨在倡导齐物论为指导思想,团结起来,同心同德为北伐。. R2 t3 S, {1 V. ?* j4 X
    其二,兰亭诗普遍悲凉,反映诗人们在特定时代的沉重心绪。
/ D) M  L, T: ~" B7 \9 H' Z    其三,也有诗一语点穿,直奔主题。如庚友的“驰心域表,寥寥远迈”,显指中原,类似例子很多。6 l8 d  Z# C+ I! W% `" P
    其四,诗歌反映了调停会上各派的不同声音。
- I3 s8 ~$ h/ f, g6 L5 t3 C    五、《兰亭序》,苍凉悲愤,斥虚诞妄作,说历史教训。吴大新断定:这是右军将军的最后呼吁。# t5 d% |7 C4 T; R* k
    《兰亭序》后半部分从“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到结束。吴大新认为这里有《兰亭序》的核心密码,中心是“斥虚诞妄作,作最后的呼吁”。
" O% a+ Z% E9 [* R1 A! M( ?! F; B    四大“直接证据”
% [6 a5 z& R2 D7 l. e    一、在《遗殷浩书》中,王羲之从上一年的失败谈起,反对他轻率北伐,并希望他不要与桓温“力争武功”。8 ?. j- m: X1 y* K: C9 z2 {
    二、在《遗谢尚书》中,王羲之提出了北伐的后勤保障问题。  h4 I/ U4 U/ F4 a. E& b3 A
    三、《与桓温笺》中,王羲之的劝和之辞今已不存,只剩一节,便是提醒桓温不可重用谢万。
0 j; ^$ D; u) u, U1 y4 w7 ^    四、在《与会稽王笺》中,王羲之向皇室直言:“今外不宁,内忧已深”,北伐之事,“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
5 b/ d, l9 a& t/ T3 c    这四封信,吴大新认为,“当是参会‘代表’随身带去的。”& e$ C' m. G# `, a/ p0 x
   
. q* V$ f# D: b  S  每年4月11日的兰亭书法节已经办了21届,它现在遵循书法搭台、经贸旅游唱戏的格局,本地书协组织的书法家受不到邀请不算,主办方亦由文化部门沦落到“别部将军”。兰亭书法节成了影子书法节,书法家早不是主角,甚至连配角也不是,顶多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但兰亭书法节依然有趣味、有内涵、有特色、有创举,化“一本正经”为“调侃幽默”,亦庄亦谐,雅俗共赏,格外适合趋之者求新求活求趣的胃口。
% n& q4 e/ O7 f2 [  我们没有理由攻击兰亭书法节,兰亭书法节假如一定要死守学术之“节”的话,那它还有未来吗?况且,学术原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旦蔓延书法学术F•B的病毒,岂不更加危险?我们不用担心兰亭书法节没有人气,全中国(不计外国)的书法爱好者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神往驻足它一下,它还愁藏在深闺人未知?真是皇帝不急急太监!兰亭不但属于书法界,更属于大众;兰亭书法节只有在大众文化的簇拥环抱下,才会有它生长的机会,不变“质”的“兰亭”一定方面讲是走投无路的。诗意的缺少,才使向往诗意的欲望加强,而诗意的“质”也是在变化的,谁晓得现在不诗意的东西,后之视今却觉得诗意盎然?我们再也做不到魏晋风流,恐怕明清风流都成一种奢求了。华贵与平庸共舞,大师与小孩为伴。我在我风流。兰亭可以参拜,亦可以像《水煮三国》、《水煮红楼》一样水煮。“上帝死了”,书法仍活着,而活着的方式理应多维多元。前些日子参加西泠印社春季雅集得到的消息,西泠印社下半年秋季的一系列活动将正式纳入西湖博览会日程,可喜可贺,因为到那时我们同样可以水煮西泠,并发出“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欢呼。
+ s+ ?) J& J: L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书法家是一个综合修养的个体,那么书法界呢……
) ~  v( E  {) [, c( N " r1 M8 P& X$ k! ^1 D. n2 R3 L
发表于 2005-4-26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蔡树农/水煮兰亭

蔡先生说法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6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蔡树农/水煮兰亭

。。。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蔡树农/水煮兰亭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