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830|回复: 0

大慈寺钩沉二三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7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n7 ^- L* S: P1 W9 P                           大慈寺钩沉二三事   7 s1 U9 l, S3 }% r" b/ D+ @2 A/ M
                                                      邓代昆 7 S& T& u( T! h1 X( d
 
8 n7 p* S+ P6 V' i# o9 f3 c( P* x! T                                 称谓
+ Y% R, s5 ^) t  ( ~# r+ A: k' \8 ~+ b
  成都东风路南侧,有园林焉。俗呼“太子寺”,古之“大圣慈寺”也。“大慈”、“太子”,古读音一同一近,故致相论,实与诸太子们无关。近与友人刘时和先生谈及此,而先生  以为。实与“太子”有关,此太子者,为唐时新罗国太子实即大慈寺开山祖师无相禅师也。先生近有著论及此。 
' B! S' p; ^+ x" y3 {) i% N “大慈”之称谓,据言为唐玄宗李隆基所赐。天宝十八年(755),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乱,“渔阳鼙鼓”动地惊天,金瓯顿波,山河易色。在兵燹灼痛中的玄宗皇帝,惊魂踉跄,万感交结,奔命来蜀中,驻跸成都。时有“沙门英干施粥救贫馁”,于是帝心恻隐,敕建一寺,赐名“大慈”,并御笔手书“大圣慈寺”四字为额。或又有以为额为肃宗李亨所书者,此可置而不论矣。寺之起建于肃宗至德年间,倒是记载凿凿的。因寺为敕建,故辟地之广阔、工程之浩大、格局之奇巧、雕饰之侈靡,均可谓空前绝后,难与伦匹。
) O( v  ~6 w. F8 Y( E  
9 \4 E+ S3 K6 c1 L1 c( y                                 体量 $ c% t' X% C7 w0 c% U- B
  大慈寺之建也,辟地千余亩,寺凡九十六院,分八千五百区,“宏阔壮丽,千棋万栋”。经前贤苦心考索,今能呼出名谓者,犹得七十二院之多。唐贞元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镇蜀,又行修葺增制。于寺南凿一溪,以溪中细沙可以解玉故,名曰:解玉溪。后僧人文惠大师应符复建清风阁于其上,更成胜境。至此而下,延至北宋,时或有所增建。寺之极盛期,其界西抵今锦江街、江南馆街、金玉街、棉花街一带,北到天涯石北街、四圣祠、庆云庵街,东到城垣一线,南至东大街。或言红旗剧场与商业场附近所发现的卧佛头像,为大慈寺故物,若是,则寺之西面又当达此。古所谓“震旦第一丛林”,即“中国第一寺院”意。震旦,古印度语之“中国”音译;丛林,本指僧众聚集之地,后为寺院泛称。   0 m1 K0 E6 [6 }7 H3 z: ~6 c
寺既如此宏阔,其僧众之夥,自不待言。诗人陆游居蜀时,尝观大慈寺僧斋,其《剑南诗稿》记言:仅华严阁下,就“日饭僧数千人”。时至南宋,寺已盛极而衰,僧众犹若此,其鼎盛之期,自可以想见。今粪草湖街,唐时为诺大一个清水湖,与解玉溪通连,后因寺中粪便无法排遣,日从解玉溪流注入湖占,久之,湖遂成一大粪坑矣。现大慈寺背侧尚有“和尚街”存留焉。 - b7 ~! ^* q+ b; O
  ! q* v7 U" K/ L8 V
                                   繁华
2 P# N* l) Y/ L  C3 t% F) `, W 
$ k3 L9 x* Q( }- U4 e* c9 d0 M “所以农桑具,市易时相望。”古者,大慈寺前又为集市栉比,商贾云屯之地。“市廛百货,珍异杂陈”。曹学全《蜀中名胜记》引《胜览》云:“成都古蚕丛之国,其民重蚕事,故一岁之中,二月望日,焉花木、蚕器,号蚕市;五月继鬻香药,号药市;冬日鬻器用者,号七宝市。俱在大慈寺前。”《胜览》所录外,尚有扇市,夜市。夜市之举,尤为壮观。宋成都太守田况《七月六日晚登大慈寺阁观夜市》诗云:万里银满贯紫虚,桥边螭辔待星姝。年年巧若从人乞,未省灵恩遍得无。”人海灯山,银满万里,想其胜定不减今日灯会。千余年间,大慈寺被尽劫难,几经兴废,但夜市之风炽而不灭,逮乎民国犹存,且一直沿用旧习,设市于古址———今东大街一带。
, |$ v8 S) X" \$ U. Q  6 ^0 v: `, t) B4 Y* G8 I( O
                                壁画 
" K9 |) y: B/ v5 @5 L 而大慈寺能声播宇内、留痕典籍者,实不独以寺之宏丽壮阔,乃更仰仗其壁画之博富精绝。故历来典籍所及,靡有言“大慈”而不及其画者。北宋时,成都府路转运使李之纯言:“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慈寺之盛”他在成都做官九年间,时往大慈寺观壁画,待其离开成都时,“而未见者犹大半”。大慈寺壁画之富可知。李氏尝以宗教画为例云:“画诸佛如来一千二百一十五,天王明王大神将二百六十二,佛会经验变相一百五十八,诸夹绅雕塑者不与焉。像位繁密,金彩华缛,何庄严显示之如是。”此数据已是令人叹止,尚若加上写生人物壁画,山水壁画,以及雕塑之类,较之敦煌莫高窟又何逊色。
+ D7 U  c0 U- V$ Q* m- X& c  7 t) I4 Z' G2 Y) X, M: V1 E
                                 传说
' j( a5 U/ k9 G! K7 V% H3 v" Y  * `5 s/ O& a% E
   寺中原有唐遗铜普贤像一尊,高二丈五尺。像背镌有“永镇蜀眼李冰铸”字样,故俗传像下有海眼,不可移像,若移成都将陆沉而没。像已于1958年修建东风路时拆去。   
$ e7 u# o, w$ n* t7 _# d9 g
0 K/ E& u" r5 @! \5 {2 s ' D) c7 j( f6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