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4-10-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3512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法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初探 % F6 t3 p! M0 l, F' P; n
沈开弟
, O: F1 e0 ~' j0 w书法是中华民族一门具有悠久、优良传统的文化艺术,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应集中精力,尽力挖掘其美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以下将从书法外在形式美与内在精神美两方面论述书法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 K. y- X. Q" w, _: |3 \
一、书法的外在形态美 / f& @% g& E$ O3 q0 U& K- h* T
书法可以说是重在形式美的艺术,真、草、隶、篆诸体或方或圆、或长或扁、或极尽变化,可谓形式多样,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外在形态美,并突出地表现在用笔美、结体美、章法美三方面。 + x% }& h- B: p: Z$ t
1、用笔形态美 # L5 q8 O. s8 S2 R7 g# m
写字用笔好比练武用刀,一招一式都很有讲究。像初习武者用刀一样,初学书法用笔不易过快。不然,欲速则不达,还会误入歧途,练坏了手。从正确执笔开始到中侧锋的使用、提按使转的变化、起行收的有度和屋漏痕、锥划沙、印印泥的造就等非一时就能达到,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熟练后的用笔节奏明显、个性突出,或行或留、或疾或缓、都是一个丰富的用笔过程。表现出书法艺术特有的用笔形态美特征。
' A. Z1 Y# ^, V" S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可见书法讲求的艺术美全在用笔的变化上。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欣赏、示范、比较、图示等方法来讲解用笔的丰富变化,引导学生进行细微观察,提高学生辨析用笔的能力。例如大家都遇到的逆锋起笔,是一种蓄势取势的用笔。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它与农民坌地、工人挥锤、战士刺杀是同样的道理。理解逆锋取势是为了力的孕育、力的创造。它能使行笔“万毫齐力”,使点画四面势全、笔意丰满,是一种内含的、蕴籍深厚的美。学生在理解了逆锋的道理和懂得了逆锋之美后才会进一步去表现美,创造美,具备鉴赏美的能力。
& E% @5 T" s) c+ O# c2、结体形态美 & Q6 m+ b" w( R$ [3 C k6 x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由点划连贯穿插而成,其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和对比照应”是书法艺术结体美的表现形式。唐孙过庭在〖书谱〗中论述道:“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例如写“三”字,宋米芾〖自叙帖〗说:“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当代马叙伦在〖论书绝句〗说:”‘三’字尤应三笔殊,须知莫类算盘珠。”书写“三”时,简单的三横就有粗细、长短、仰覆、曲直等不同的个性;然而这样多样、殊异的三横又有其统一性,其走向、间距基本一致。可见字的结体应在变化中求统一、于对比中求平衡,于参差中见齐整,才能达到“违而不范,和而不同。”的艺术美效果。 $ N0 N# J; n( N4 ^: L* u( K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字形结构,感受结体的虚实、长短、开合、阔窄、参差、错落、严密、疏朗、奇正等字型的变化美,知晓“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的道理。使学生理性地去欣赏美、创造美。
x% e3 N+ |2 B, C+ B3、章法形态美
2 W' ?) l _ P. k 章法又称“分间布白”,是一幅作品的整体美。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王羲之在〖书论〗中说:“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可见成功的章法要通体联络呼应,气息贯通,各部分长短、大小、疏密、宽窄、斜正、参差、开合形成对比,笔轻重、徐疾及墨色枯润、浓淡善于变化,体现出和谐统一,构成生动自然的整体。
. y6 i6 q$ }6 ?: ` 董其昌在〖评书法〗中说:“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王羲之〖兰亭序〗不仅字结体优美,更注意章法布白,疏密大小错落有致遂势瞻顾,递相映带,给人以笔势流畅,气息贯注,神完气足的艺术美享受。因此被称为神品,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章法美的典型意义,是因为它的整体美。如果整体不美,那么,点画、用笔、结体很美,也不可能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所说: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成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不外散。”可见章法美之重要。因此教学中要把章法美的教学作为一件大事,要让学生平时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留心作品的章法,创作时要注意上下左右的互相映衬,彼此的关联,做到“随手所知,皆入法则”。
6 e) k ^' _3 P' } ]* ^ 用笔、结构、章法是书法外在形态美的主要表现,也是书法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对书法外在形态美的学习感悟,来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 j6 O; V! q9 O2 e9 U. r0 J二、书法的内在精神美 , k& o+ S2 F9 C6 \2 ^: C
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强烈的外在形态美,而且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它于人品、休养、气质、思想、个性等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内在美感染力。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挖掘其内在美教育因素,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7 K+ V. j( {( @, |1 X/ _) I/ H1、内在神韵美的熏陶
( _0 ^' O2 L8 n z+ G* V 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秒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见书法的神韵是欣赏、品评书法的最高境界。透过作品呈现的形态美,我们可以体味作品的不同神韵:或清雅、或粗旷、或飘逸、或拙朴、或雄壮、或奔放。从而传达出含蓄深沉、庄重敦厚、激昂高亢、凝练险劲、和平静穆、婉丽清秀、天真自然的不同气质。产生高尚、深厚的审美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人格的感染。
( |7 C, q! V6 k0 l2、品德行为美的教育 9 E7 l/ u- }. v/ ]/ R* H) w% N; I" c
中国汉字具有近六千年的发展史,虽经多次变革,至今仍在应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交流,而且还能象音乐绘画一样作为艺术欣赏。书法艺术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创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字,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书法的特殊教育功能。
+ V# ~8 r/ J ~; Y 良好的习惯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用纸、用墨、执笔、坐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认真书写习惯的培养。通过讲述张芝学书“池水尽墨”、智永学书“退笔成冢”、柳公权拜师等历代名家执着学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刻苦好学的进取精神和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 u8 z4 q4 {5 T9 y" w& }: R
总之,书法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书法艺术的外在形态美和在精神美教育因素,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行为实践上提高对内书法艺术美的感悟能力,使其审美素质得到应有的发展。 ; n' y1 i( ~ A
7 E! g, H. d t: [9 t& P
4 `: m6 I( W4 A' Z& ?$ C9 o5 a*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