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551|回复: 1

[申请加入]中国书法的艺术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这个贴子最后由吉伴在 2004/05/10 04:02pm 第 1 次编辑]
) v9 X4 a$ p1 D9 z" _* j. }
( z  N# |% P1 l; ^$ }中国书法的艺术之路
. m1 i1 z# N* J7 K( _蒋培友
6 W& J/ z* E- o- j) Z" ]# z0 c(康定民族师专 英语系,四川康定  626001)
( l" A) m+ a* t9 o' `【摘要】书法成为艺术的因素很多,但从书法本体和民族哲学、美学和文化两方面探索,可以认为,汉字“方”结构中的时空构造;成就外观多变、内涵丰富的线条的毛笔的特性;以及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意识和文化心态的引领等三个方面是主要的,而后者的作用是显见而具决定性的。本文从书法基本因素和民族思想对书法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Z6 O, M2 R+ Z
【关键词】书法艺术    汉字结构    毛笔线条   民族思想
" h, i& i: h) g* p" X$ v) H中国书法何以成为艺术,为此消得人憔悴者甚众。较为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观点之一: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观点之二:书写工具毛笔的特性;观点之三:汉字的书写成就了书法艺术。书法之成为艺术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作广泛而深入的考察,不应孤立地对待。从书法基本构成因素上去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从与书法相关的艺术或思想中去求得启发或许也是十分必要而有益的。上述观点虽也不乏正确之处,但因其仅从书法基本构成因素上去考虑,难免失之片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示以拙见。
/ A' H" Z3 e/ u6 i% w& J! F& g9 K1 d$ q先从书法的构成因素上看,汉字、线条和书写材料必定应成为研究的对象。
' \% t1 g% L1 f  F7 S一、汉字“方”结构中的时空构造! D# x& }4 y% l4 V
世界上的文字,岂只百计,但是,仅汉字(日本文字可视为汉字的衍体)的书写成为了一门独立而完备的艺术,这肯定与汉字自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5 ]: p& L0 v3 K6 s. T, t% e5 r0 E
是否因为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呢?
) @/ S9 l, L1 e2 J! d3 E5 w$ X; F世上的文字,追其本源,大多是由象形发展起来的,都是“因物象形”的,不唯汉字若此。虽然多数文字都从描摹物象发展开来,但是随着文字的不断向前发展,当其符号性越发增强时,文字象形的因素亦即渐次消减,甚至踪迹全无。西方表音文字中的字母,难道还有什么“形”可象吗?有少数一些文字还保有象形的特征,或许是那些文字仍处在其发展的较低阶段吧。如前所述,随着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这一特性的发展,那些原本象形的字也渐失可象之形。篆书中的一些象形字,可被视为各象其形,但有谁会认为“水”、“火”、“木”等仍被视为象形字的汉字,各象其形呢?汉字中有一部分的确曾是象形的,而且,“六书”理论中也有“象形”一条,但是在汉字已高度符号化的今天,“六书”理论中的“象形”一条,一如“六书”理论一样,已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了。因此,汉字起始的象形并不足以使汉字的书写走上艺术之路。0 t$ x+ z- u* z2 ~3 j8 x$ [: I' t6 k
那么,汉字的什么特性促成了书法的艺术之旅呢?
+ ^( @4 O3 T0 u4 Y2 I  d9 P书法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视觉艺术就应有其可视之形。这就启迪我们去考察汉字之形——构造。还拿汉字与西方文字作比。  西 方文字“字母 的线条形式十分单调,只有直线、弧线(圆圈)及点三种”[1];汉字的线条形式多样,有直线、折线、斜线、弧线、曲线……林林种种,丰富异常。西方文字的构词方法简单,只是把一些字母由左至右线性地放在一起;汉字的组字方式则相对多样化,可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由里至外……并且,笔画(线条)又按一定的相对不可变更不可逆转的笔顺有机的构筑在一个个几乎等大的“方”结构中,这使得汉字从结构上看具有了时间特性和空间感,加之,线条(笔画)的并列、交叉、穿插、重叠、向背……构筑出的时空结构更是变化万千,丰富异常。正是汉字时空结构的变化性丰富性特征使汉字的书写发展成艺术有了可能。因为,作为书法艺术对象的汉字的这一特性,符合了艺术对象应相对丰富、富于变化的规定性要求。
1 q' }6 @7 _; J) R" O: X汉字富含变化的独特的“方”的时空结构,具有独特的致美因素,使汉字书写走向艺术成为可能,这点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这并不必然将汉字书写升华为艺术,因此,它也不应被视为是书法成为艺术的决定因素。
" K* h8 e7 U: d2 }& @8 Y二、成就外观多变、内涵丰富的线条的毛笔的特性
, \! m! d, I  }1 H% h书法构成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线条,让我们来考察线条与书法之成为艺术的关系所在。书法艺术中的线条,就其外形而言,无疑是多变的,然而其内涵更是丰富的。研究这些线条与书法的关系,就不得不考虑成就这内涵丰富而有极富变化的线条的书写工具的特性,因此,书写工具当然地成为我们探究的重要对象了。
/ L2 Q- C  i& J3 X. \9 V; x要书写,要成就线条,就离不开书写工具。在汉字书写的几前年辉煌历史中,毛笔独霸天下,书就了无数激荡人心的线条。这些线条与毛笔的特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毛笔的特性必然与书法走上艺术之路相关联。
! B. T4 n* l8 Y, o2 a% H古代书法理论中关于用笔的论述不可胜数。从表面看来,用笔论是对书法技法的探究,但实质上是对怎样充分发挥毛笔这一独特工具的特性创造更丰富的线条的索求。我们常常追求书法线条的时空特质,要求线条有力量感、立体感和节奏感。什么样的书写工具能使之皆善呢?一般的书写工具可以通过书写展现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延展,表现出时空特质,也可以简单地表现出节奏感,甚至体现力量的存在,但是,是毛笔,也只有毛笔,才能一笔而过,迹现立体。什么特性使毛笔在成就线条方面卓尔不凡,天下独步?抛开长篇的笔论、用笔论不说,单一句“唯其笔软则奇怪生焉”[2] 就足可说明毛笔的软的性能在线条的表现上的优势。并且,毛笔还有其他书写工具无法比拟的特性,那就是“圆而聚”[3] ,这一特性使得毛笔在书写的时候,既可使转自如,保证线条的厚度(立体感),又可万毫齐力,保证线条的力度。
7 D$ e& O7 W9 O! K& g根据美国人库克的研究,不同的线条是可以传达一定情感的。“同一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之不同,足以引起一种情绪上的反应,但这种情绪与书法的抒情内容却还无法* |: {4 r9 ?. k! d, ]+ G
等量齐观。”[4]  既然普通的线条就足以引起情绪上反应,那么由毛笔迹化出的具有时空特质极富力量感、立体感和节奏感的线条所引起的可能就不仅仅是情绪的简单反应,而应是能较为直接地抒写出书写者的情感的。这些线条应是具有抽象性、表现性和抒情性的。线条的这些特点使得书法具有了其成为艺术的条件。然而,是毛笔的“软”和“圆而聚”的特性成就了这些内涵丰富的线条,因此,毛笔的这一特性为书法走上艺术之旅铺就了坦途。
- A  C( {. ?8 J) |3 F- I另外,书法创作所依凭的材料(如,纸、墨等)的性质,与书法的艺术之路必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与前述两者相比,显然不足道, 并且,前面两方面也只是为书法的艺术之旅准备了条件也使之成为可能而已。
+ x! B) \" e8 c# z在研究中国书法这一词语的本来涵义时,不能孤立地仅仅从书法的表象去认识,必须把书法置于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命历程之中去认识。[5]. a9 t" S* u* u% Y+ d% I" F9 y$ i
三 、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意识和文化心态的引领% _7 G% N1 s) @# i. P  K& H! K& }
使书法得以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显然,我们应拓展思路,从历代书法理论与中国哲学、美学和文化的关系层面去探求。追溯书法发展的历史,能不能从古代书法理论中发现线索呢?/ H* j' U- B; @
现在,人们把甲骨文的刻写和金文的熔铸所形成的作品看作书法作品,有些甚至被奉为精品,但是,就当时而言,那些活动显然不应视为书法创作。但是,这也能体现出先民对线条的把握能力和敏感。* x6 R1 }) x9 f/ K5 \
我们知道,书法之本意是指汉字的书写方法,而它成为一门艺术,一般认为是在东汉或魏晋这一时间段上,那么,就让我们看看此时的人们对此前后的书写(书法)的态度吧。8 O! l; v1 q8 g( y" J: y, R. y! [
崔瑗(78-143)在《草书势》中提出了“观其法象”的命题,汉代书论之集大成者蔡邕指出“夫书肇于自然。”“阴阳既生,形势出焉。”东晋的王羲之一句,“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提出了“意”的范畴。这些书论中“法象”、“自然”、“阴阳”、“形势”和“意”以及“力”、“势”、“气”等书法审美范畴的提出,显然是《易经》哲学和道家思想在书法审美思想上的影响和反映。而魏晋及其以后的书论中常见的“筋骨”、“血肉”、“气血”等审美思想,则表明人们已用生命意象来观照书法,审视书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协调一体的,人们在审视自然与自身时,常用人的生命意象来观照。因此,人们在面对毛笔迹化出来的丰富的线条时,会受此影响,这该是何等自然的事啊。再者,如“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等比喻,以及“艳媚”、“风神”等思想,显然是魏晋时期风行的人物品藻思想在书法审美上的反映。* }; v* O8 t. k: R7 m  I$ [
随后,唐时的李世民提出 ,“神气冲和为妙”。孙过庭发挥为“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和“中和为美”这与儒家中庸思想密切相关。晚唐张怀瓘之“无声之音,无形之象”,“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同自然之功,得造化之理”,“书道亦大玄妙”等无不表明,书法与中国哲学、美学和民族的审美心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虽然,这些断章摘句的书法理论,不足以尽述书法与之间的关系,但是也足可窥豹一斑,而见全身的。前述书法审美思想及其后的的发展,都是民族哲学思想、美学意识和文化心态浸润的结果。正如钟明善先生所言:“后世至今,中国人关于书法用笔、结字、章法、气韵美之诸观念,无一不受中国人宇宙观和方法论的支配,无一不受阴阳对立统一观念的支配,也无一不受‘中和为美’的审美观念制约。”[6]1 M# J* W8 S/ g0 h' {6 B# x- U' n
汉字的书写从实用角度考察,是用以记录语言和思想的,然而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意识和文化心态进入到对书写的审视后,书写行动就不仅仅为书写本身了,先民在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书写的审美需求。这种用哲学思想、美学意识和文化心态审视书写的心理,随着书写的发展而发展,势必更加强烈的要求书写传达其审美意识,从而促成了汉字的书写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而人们对汉字书写的这一审美要求在民族哲学、美学和文化指引和影响下逐渐成熟,进而形成独立的审美思想,最终使汉字的书写走上艺术之路,形成了被誉为“东方艺术魂灵”的中国书法艺术。1 L7 @9 d, t; ?0 I; F
四、结论
  R) R9 A  [$ L, c由此观之,使汉字书写走上艺术之路,发展成为一门极富东方艺术精神的辉煌的艺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众多原因之中,极重要的原因有三:汉字的丰富而独特的“方”的时空构架,这一先决条件;成就线条丰富内涵的书写工具——毛笔的特性,此为其可能;以及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意识和文化心态的引领,这是具定性的因素。
5 i' V+ `0 {# F! Z% I, n; s# Y# @2002.9.19
! s, r5 V8 l: B/ t( n                                    - w  e3 k5 f) A; z2 r% h* r! [2 I
参考文献
- H+ O5 Y8 F6 V6 S' U9 ~5 H" w& T[1] 陈廷佑.书法美的本原与创新[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50页6 }  F2 t- u4 D1 ]
[2] [3] [4] 陈振濂.书法美学[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50页,第150页,第43页7 R/ N, b4 ?$ ~& _1 Q$ T& b# B
[5] [6] 钟明善.书法与人生.书法研究[J]:1996年,第5期! {# _' G3 S- k. Z7 ~
[发表于《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 |6 r: C7 [) i. y9 N8 {: x
. z/ Q* ?8 J3 C+ t$ u4 f8 P

8 i' a! _7 q) y% J7 r0 v0 J" y& @- Z
 楼主| 发表于 2004-5-5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请加入]中国书法的艺术之路

好,请移动到相应主题去吧。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