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8-4-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634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谱》中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在过去,我一直将字写得端正为平正,今日认为这种观念是人们习惯养成的,属于偏见一种。因为《书谱》中还有句叫“复归平正”,显然这种说法虽然结体有关,但更多的抽象思维方面的问题。! F5 D9 ?) ? O
“平正”这一概念从何而来呢?应跟地心吸引力及人的视知觉习惯有关,由此而产生“稳”的概念,用于书法上则成了“平正”。' L4 m1 K* ^" Z( U: g
“稳”遍布于日常生活中,如南北朝的镇墓兽,外观上最直接的反映上是厚重稳妥;再如建房子,若歪歪斜斜的,用台山方言称是“想跌想跌”(容易倒塌)。写出来的字也会带给人是否安稳之感,这便是关于平正的来由。
) U/ C) ]' q* ]0 u" W+ k/ j7 |谁都知道,写在纸上的字,除非擦掉,它都不会脱离纸面掉到地上。在纸上写的字是二维的,但我们关于对它的“平正”判断却是来自于三维。由三维转为二维实是抽象思维过程。
- E7 }, N, j& `9 o4 [. W7 S, I, ^! `6 O“稳”最初衍生出水平线、垂直线,这是横平竖直的来由,也是写字平正的始祖。
' a2 B E: c) a( { g“但求平正”中的“平正”便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稳”的观念,一个初次接触汉字的人,也能从一幅静态书体的书法作品中感受这一点,故这个“平正”的观感是具有普遍性的,也是人人通过训练可以做到的。
7 e* _* h4 J. }, z4 l; Q* G$ X最初的“平正”带有强烈的规律性,而“追险绝”过程则是从不规则的线条或图案中寻找出其重心。这种能力是属于个人经验性质的,个人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分析,总结出一种无法言传的经验。由于它是个人经验,即使引入西方人的逻辑,在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时,很容易产生力不从心之感,故有“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之说。; `2 @4 O. Q, `$ g- `& A, @% g' Z
在“追险绝”过程中,自觉“重心”越来越心中有数,离“复归平正”之路也就不远矣。, r9 L$ K/ M* g& t7 G
2021.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