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95|回复: 5

尊敬的贾平凹先生,请再别用你的错别字印章了,你是陕西文化人的代,(贾字不是西字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4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钟国康 于 2014-6-22 15:37 编辑

(撰写中)


2746069872807103804.jpg

█ 尊敬的贾平凹先生,

请再别用你的错别字印章了,

你是陕西文化人的代表


(撰写中)


image33333333333.jpg


845269355162365955.jpg



关于“贾”字之我见
-----------------------------------------------------------
          西安郑xx我们见过一面。你说我把 “贾”字刻错了,并在微博上劝说贾平凹先生:“尊敬的贾平凹先生,请再别用你的错别字印章了,你是陕西文化人的代表……(贾字不是西字头)”。

    《说文解字》《汉印文字徴》《辞典》我都有。古代作买卖商人的“贾” 字读作[gǔ] ,作姓氏的“贾”字读作[jiǎ] 。你尚未翻齐字典就下如此结论,哪你就让我多翻两本字典吧。

    在秦代,“贾”字在篆书书写上,是襾贝“贾”,此我在《说文解字》里读出“襾”字头不能俗作“西”非。但“贾”字在篆刻这种“唯我独尊”的美学中,他早已在古汉代印里就美化成“西、贝”“贾”了(有书为证:见图一)。自汉印始用“西、贝”“贾”后,紧跟着在魏体、隶体的兴起、楷草行各体均把“贾”字书写为“西、贝”结构了。特别是在印刷线装书上,“西、贝”“贾”广泛应用并印作题头和释文(唯独“贾”字在篆书书写上仍然坚守着“襾、贝”结构)。在《篆刻字典》《精编金石大字典》《中国书法大字典》等等,“西、襾”用宋体字明显标明为同一个部首里(见图二)。这是“西、贝”“贾”在全方位应用中的事实。

    从上述文字中,我相信,如果我所刻的“贾”字是西安篆刻界与我争论不下的一个字,但它也不至于是一个错字,她应是历史长河中,泛滥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俗写罢了,这种俗写自从古汉印开始运用 (见图一),到汉之后的各朝,除篆书外,篆刻以及各体,均是西贝“贾”了,事实说明,“西贝”“贾”还是有出处的,且这“贾”字俗写后,尚未见其字形有通假其它字形的,故此“西贝”“贾”可大方运用是也……

    学问不要简单化,亦不要过于复杂化,但要紧跟时代发展,这才是必然。文字的本意,会常在具体实践中,泛成引申意的,这是规律。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不够用的文字就会自然而然地层出不穷。比如新增的带金属元素的文字,在《说文解字》里,以及在《康熙字典》里,是不可能有的,无就得创,创就得借,借可繁、可简、可增、可减、可并用也。总之文字是挡不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

      然,当下很多新的网络语言也被迅速编入了字辞典。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时代进步了,步伐当然要跟上。但我不希望有此:“盛世乱世都出妖孽!真是欺我长安无人!什么鬼扯玩意儿(钟国康印馆”在西安揭幕后,西安篆刻界?话语)!!”的,情绪化的,挑衅性的语言……

      为了了解西安篆刻界的郑xx、钟xx,我在网上和朋友处搜索你们的书法墨迹和篆刻印迹。你们的书法墨迹在网上以及出版物上实为罕见,可用稀罕二字来表述,但是你们的篆刻印迹在网上却是很多的。你们作为篆刻家不太在书法上下工夫又怎能成大家呢?特别是那郑氏,让我搜索了大半天,也只搜到唯一一幅所为书法作品(见图三),可是,这唯一一幅所为作品里却错漏百岀,且作品是极其水的那种乃至几近稚嫩。郑氏的篆刻虽然在网上特别多,但你的书法、篆刻却大多都有错别字……。你的书法正文和落款,还不如初哥或曰尚未入门是也。我真不敢恭维你的微博上的话语,以及你劝说贾平凹先生这种端倪不足的,足以导致尔根源之不足,此就是你郑氏之硬伤。

      但,西安篆刻界的郑xx、钟xx,你们也不至于如此在网络上图文并茂地发表:“尊敬的贾平凹先生,请再别用你的错别字印章了,你是陕西文化人的代表……(贾字不是西字头)”的肺腑之言。此不就是,纯属干了我钟国康一会了吗?你们放肆漫骂我钟国康是可以的,你们就骂我钟国康就好了,可你们就不要乘机也把你们西安的贾先生也一同骂了进去,这一骂(小声点)非同小可唉!贾先生是一个被公认的大学问家,贾先生他有他的看法,贾先生他有他的用法,贾先生都认可可用的东西,就凭你们几个,你们能读懂读透贾先生吗?!今天我之所以站出来论及一翻“贾”字的发展,亦未尚不可。回应,应是礼尚往来。回应,往来礼尚也。不回应,那才是虚伪的、空虚的学术上的一种坏风气呢……



    我的好友要我不要打理你们,但我认为不回应未必是谦虚,谦虚不是学问的全部,学问要迎刃而解,甚至是面红耳赤的……



    “钟国康印馆”于2014年6月1日儿童节在西安揭幕了。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皇帝玉玺就是从宫廷流传而出,通过数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受达官贵人、文人骚客,普通大众喜爱的篆刻艺术。我能在六一儿童节到西安来穿越汉唐,穿一回盛唐之装,并戴上红领巾,我就是孩童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而回。我只是跟随着印章的始发点,向全国各地推进后,从而回归的,取经学习回来的,又一个学子罢了……

    我今日之回归,并非抢饭碗。

    闻祖声,寻根回。

    一生艺魂宏魄,回归才是踏实……



(撰写中)

062912prf6j2bkkk1p131u.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差在外,缺的图片在等待拍照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6397ba3dg8d9472b7f7b1&6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朝阳刻印 :"关于生字的甲骨文错与对,请钟国康先生自己看去。我正在工作!"

----------- -----------


@钟国康:"有些字典可以做范本,有些字典可以做"饭"本!你选的字典就是可以做"饭"本的那一类。岀版社也分范本与"饭"本之属。你报一下出版社。红笔标出处都是有问题的字或有小问题的字,最后选用还得自己定夺……



@郑朝阳刻印 你提供图片,我作了红笔批注.
96b6af29jw1ehemnoke60j20f11111100qogmt.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钟国康 于 2014-6-22 15:39 编辑


2746069872807103804.jpg
image33333333333.jpg

845269355162365955.jpg
6397ba3dgw1ehm1xlrif1j20k00qojuq.jpg


关于“贾”字之我见
--------------------------------------------------------------------------
      西安郑xx我们见过一面。你说我把 “贾”字刻错了,并在微博上劝说贾平凹先生:“尊敬的贾平凹先生,请再别用你的错别字印章了,你是陕西文化人的代表……(贾字不是西字头)”。

    《说文解字》《汉印文字徴》《辞典》我都有。古代作买卖商人的“贾” 字读作[gǔ] ,作姓氏的“贾”字读作[jiǎ] 。你尚未翻齐字典就下如此结论,哪你就让我多翻两本字典吧。

    在秦代,“贾”字在篆书书写上,是襾贝“贾”,此我在《说文解字》里读出“襾”字头不能俗作“西”非。但“贾”字在篆刻这种“唯我独尊”的美学中,他早已在古汉代印里就美化成“西、贝”“贾”了(有书为证:见图一)。自汉印始用“西、贝”“贾”后,紧跟着在魏体、隶体的兴起、楷草行各体均把“贾”字书写为“西、贝”结构了。特别是在印刷线装书上,“西、贝”“贾”广泛应用并印作题头和释文(唯独“贾”字在篆书书写上仍然坚守着“襾、贝”结构)。在《篆刻字典》《精编金石大字典》《中国书法大字典》等等,“西、襾”用宋体字明显标明为同一个部首里(见图二)。这是“西、贝”“贾”在全方位应用中的事实。

    从上述文字中,我相信,如果我所刻的“贾”字是西安篆刻界与我争论不下的一个字,但它也不至于是一个错字,她应是历史长河中,泛滥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俗写罢了,这种俗写自从古汉印开始运用 (见图一),到汉之后的各朝,除篆书外,篆刻以及各体,均是西贝“贾”了,事实说明,“西贝”“贾”还是有出处的,且这“贾”字俗写后,尚未见其字形有通假其它字形的,故此“西贝”“贾”可大方运用是也……

    学问不要简单化,亦不要过于复杂化,但要紧跟时代发展,这才是必然。文字的本意,会常在具体实践中,泛成引申意的,这是规律。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不够用的文字就会自然而然地层出不穷。比如新增的带金属元素的文字,在《说文解字》里,以及在《康熙字典》里,是不可能有的,无就得创,创就得借,借可繁、可简、可增、可减、可并用也。总之文字是挡不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

      然,当下很多新的网络语言也被迅速编入了字辞典。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时代进步了,步伐当然要跟上。但我不希望有此:“盛世乱世都出妖孽!真是欺我长安无人!什么鬼扯玩意儿(钟国康印馆”在西安揭幕后,西安篆刻界?话语)!!”的,情绪化的,挑衅性的语言……

      为了了解西安篆刻界的郑xx、钟xx,我在网上和朋友处搜索你们的书法墨迹和篆刻印迹。你们的书法墨迹在网上以及出版物上实为罕见,可用稀罕二字来表述,但是你们的篆刻印迹在网上却是很多的。你们作为篆刻家不太在书法上下工夫又怎能成大家呢?特别是那郑氏,让我搜索了大半天,也只搜到唯一一幅所为书法作品(见图三),可是,这唯一一幅所为作品里却错漏百岀,且作品是极其水的那种乃至几近稚嫩。郑氏的篆刻虽然在网上特别多,但你的书法、篆刻却大多都有错别字……。你的书法正文和落款,还不如初哥或曰尚未入门是也。我真不敢恭维你的微博上的话语,以及你劝说贾平凹先生这种端倪不足的,足以导致尔根源之不足,此就是你郑氏之硬伤。

      但,西安篆刻界的郑xx、钟xx,你们也不至于如此在网络上图文并茂地发表:“尊敬的贾平凹先生,请再别用你的错别字印章了,你是陕西文化人的代表……(贾字不是西字头)”的肺腑之言。此不就是,纯属干了我钟国康一会了吗?你们放肆漫骂我钟国康是可以的,你们就骂我钟国康就好了,可你们就不要乘机也把你们西安的贾先生也一同骂了进去,这一骂(小声点)非同小可唉!贾先生是一个被公认的大学问家,贾先生他有他的看法,贾先生他有他的用法,贾先生都认可可用的东西,就凭你们几个,你们能读懂读透贾先生吗?!今天我之所以站出来论及一翻“贾”字的发展,亦未尚不可。回应,应是礼尚往来。回应,往来礼尚也。不回应,那才是虚伪的、空虚的学术上的一种坏风气呢……



    我的好友要我不要打理你们,但我认为不回应未必是谦虚,谦虚不是学问的全部,学问要迎刃而解,甚至是面红耳赤的……



    “钟国康印馆”于2014年6月1日儿童节在西安揭幕了。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皇帝玉玺就是从宫廷流传而出,通过数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受达官贵人、文人骚客,普通大众喜爱的篆刻艺术。我能在六一儿童节到西安来穿越汉唐,穿一回盛唐之装,并戴上红领巾,我就是孩童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而回。我只是跟随着印章的始发点,向全国各地推进后,从而回归的,取经学习回来的,又一个学子罢了……

    我今日之回归,并非抢饭碗。

    闻祖声,寻根回。

    一生艺魂宏魄,回归才是踏实……




(撰写中)

062912prf6j2bkkk1p131u.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标题-121112121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