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738|回复: 1

[行草创作] 臨王鐸<平米一段>,釋文解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ms3791 于 2014-3-1 10:57 编辑

王鐸,《評米一段》的釋文解疑
 
此件作品作於(清 順治八年,西元1651年),在網路上所有關於這件作品的釋文第一個字<麃>,全部都是以□表示,也就是幾乎所有書法界的人士,和編輯《王鐸書法全集》的眾多學者,全部都無法解析這個字的真實意義。這讓我引起非常好奇和興趣,於是有一天答案終於找到了!首字的空格字是<麃>字,王鐸談到的是蘇門六君子: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李麃.其中的李麃。王鐸將<鹿>下方的四點寫成<火>的原形的草書寫法,這個生澀的中文字,只將下方四點改寫一下,竟然考倒全國書法界的高手及學術界,算來也是王鐸的奇蹟之一吧!
在<百科搜索>中能夠獲得二個資料---李廌(或李麃),我假設二個原因:
一、廌與麃二字字形極為相似,古代以毛筆傳抄文字容易訛誤,在詩詞文章中是司空見慣的事。作品中王鐸寫成<麃>,在他手中的資料或有可能就是<麃>字。
二、張師從兄:「李廌的字很少見, 此帖又評米蘇之字, 能與米蘇雁行者, 黃蔡或顏較有可能, 李廌則不可能。 再以文章對偶論, 姓對姓, 名對名, 蘇書對麃書, 不對。」這一段意見余以為此字字形既非<黃、蔡>或<顏>之字形,故不可能為此三人,又評書中所言:「麃書怒震少含蓄,蘇書有致體亦老...........惟米脫盡習氣」是對蘇、米二人的褒揚;對李麃的貶抑,非李麃能與米蘇雁行之語。既要評騭書法,就拿兩極化的作品來評量是合理的。
    張師從兄另以為:「文章對偶論, 姓對姓, 名對名, 蘇書對麃書, 不對。」余認為:對聯的格式嚴謹,駢賦則次之,如以文章對偶論,更不須那麼嚴謹了! 姓對姓, 名對名固然極佳,蘇書對麃書何以不能相對應?試問寫成蘇書對李書時,此李為何人?李廌在歷史上名氣不彰,觀者是否瞎猜為李白?李後主?.....等等諸李?就因為李麃名氣不彰,王鐸這張作品不是用七言律詩或駢文的格式寫的,乾脆直接寫蘇書對麃書,不需對偶了吧?
三、李麃其人科場失意,書法因<怒震少含蓄>也流傳太少而不易或觀,其人在文學史、書學史上名聲較不顯著,且名字生澀冷僻或因此未為人所留意。蘇子瞻原有四君子(1)張耒,(2)晁補之,(3)秦觀,(4)黃庭堅。皆為進士出身,後加上有文才的(5)陳師道,(6)李廌,才成為蘇門六君子。
此件公案,且待具眼。事實上可能應該是李廌才對,但錯的是王鐸,他寫成李麃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廌>的下方行書或草書寫法都應該像<為>、<馬>、<鳥>下方的寫法一樣,各位書友有意見歡迎提出意見。
 
釋文:麃書怒震少含蓄,蘇書有致體亦老,轉折深藏之意不復存矣!因觀米黻諸帖合宋九青與予所藏數十冊,惟米脫盡習氣,駕雲霧行空中不易覯也。又如華山在面,心神為曠。
評米段,辛卯秋夜書,王鐸。

王鐸1.jpg
王鐸2.jpg
发表于 2014-3-3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