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傅德锋

[独家] 傅德锋: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第一阵营系列评论在青少年书法报隆重推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T  ]) d$ L' \; p# K' t# S

2 n% H; d' b5 G6 v# }- q
- I* T& K% P- @7 V   多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_46:}届个好,阵容墙大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1_107:{:1_107:}, G/ D( F- R$ N- S9 ?+ p% z% Y4 X
爱不释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届个好,阵容墙大呀5 \. z- X; r$ c0 o
文昉 发表于 2011-8-30 01:41
& _  |- L2 z4 Q9 q. t8 C' a

% ]/ f3 }; I0 i. c# N% j; x8 a0 Y0 [4 x
    多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傅德锋 于 2011-11-22 12:41 编辑 / w6 Y& w/ q( W9 v

; k) J2 ^1 k5 ]

作草心手相忘   下笔志趣高远【第一阵营系列评论之三】/ X7 l* _1 S. q! w$ X2 a
   4 {9 V  ?5 _/ A( r- o

+ J8 a+ p8 k2 ]6 m% w* I! [. D. X7 P
2 h& j3 n* n- v. f3 V: ?

——我看顾柯红的大草创作7 ~+ P1 C7 @# X, ^8 u
( d4 L% m7 m9 T: C: M4 q7 \4 I$ A
   ) X- }0 u2 P& o+ h

: E, e; t" L+ z. P7 o
: H$ J: R0 W- T+ g# C$ ~

傅德锋) Y+ }0 t# y$ I9 T3 R  T  E
  
6 d, S4 e4 g+ A

2 }4 l: `' E6 Q8 M6 u
+ ]6 C& {1 f8 ~( D. v5 L+ u. B& \


8 t, `8 _4 e) ^' F/ R   顾柯红.jpg
; S& Y4 U9 z) q: U! ]0 p
1 H4 E( H% _1 |5 S; k  l: ?2 S1 ?% I9 \2 z/ Z- @% Q

当下书坛对“美女书法家”给予了太多的关注,无论是在展厅还是报刊、网络,只要有“美女书家”登台亮相“,则立马出现“万人空巷,趋之若鹜”的热闹景象。然大多所谓的“美女书法家”却只展现出了“美女”的一面,而书法倒似乎成了某种有意的点缀。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有的娱乐化心理状态。
- h( q( }) ]7 |5 E1 ~) y
. d2 z! ^% W! W& j
   41239153_31792610.jpg
2 c0 ]/ k; K1 b* R

7 n) P' e2 f5 X9 w4 a/ ]4 f
; [8 Y  ~! _: v/ H: i

孙晓云、胡秋萍等几位女性书家已是书界的热点人物,虽然褒贬不一,议论纷起,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出了妇女在当代历史背景下,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人审美情趣的张扬。继孙晓云、胡秋萍等人之后,新一代女性书家纷纷崛起,暂露头脚,成为当下书坛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在这条风景线上,有一个江南才女满怀自信地向我们款款走来,身影日渐清晰,以一手功性兼备的大草书法闯进了人们的视野,她就是江苏无锡的顾柯红女士。0 H+ A( ]9 y3 v& A8 {
! @" `3 J: p8 M! y8 F* p1 ~
  


1 O1 V/ S0 [6 o$ s7 p* W0 L/ K7 [' L) ?: m/ o5 i

面对顾柯红长达近一丈的巨幅大草作品,使人很难想象如此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竟是出自于一位江南秀女之手!从其大草作品可以感觉到顾柯红女士是一位富有激情的书法家,从与她手机通话当中能够感受到其为人的豁达与豪放。言语当中既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和谦虚,亦有经历颇多生活历练之后的特有的超拔和自信。用“秀外慧中,志趣高远”八个字来概括她,当不为过。$ u( [0 G5 c" Y  |
+ p3 l. W6 b, v
   7.jpg


" t  x& ~! L: I* O1 k) v
' l1 |# j. O7 x9 w# J5 S

在她的笔下,怀素狂草的精妙的结体、用笔和张旭笔下那种颠逸洒脱的笔情墨趣皆有恰到好处的表现。气势酣畅,先声夺人,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迈气概。我觉得当下写大草的两个青年书法家比较引人注目也值得人们寄予更多的关注和厚望,一位是河北廊坊的王厚祥先生,一位就是江苏无锡的顾柯红女士。他们两位都是沈鹏课题班的重要成员,两人都以大草逐步确立在书坛的位置。6 R7 l" c. J5 e2 K9 k( X- `
* P  R7 y, I8 T0 N7 S- s
  
1 u& a; C  b  z& ?* S


- m3 r3 r- j9 t" ?8 R
' l" O: J5 s6 K  u/ \- Q, A

平心而论,当代书坛,敢于涉足大草者并不乏人,惜乎功性兼备、志趣高远者无多。能够在大草领域引领时流,卓然成家者尚属阙如。当代的一些以大草书家自我标举者,往往大多性情有余而功力不足,志大才疏,名不副实,给人们留下了不少质疑的口实。一些以草书擅名的书界大腕,更多地是以自己的社会身份来竭力掩盖自己在书法基础功力上的严重不足,只能以持续的炒作和接二连三的“社会事件”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一类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个人光环的逐渐褪去,最终有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只能给人们留下一丝与书法并无太大关系的淡淡的记忆……
/ p4 V: w: f& c* |* l+ e' b
" N4 s& G3 }( ~/ K, z. z4 x
   8.jpg
/ v* Q7 z  Q0 @4 R) p


9 N0 }8 _9 B  \
8 H/ D5 c0 X! M! X' r" g

顾柯红用她的比较出色的作品,让我看到了大草书法在当代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也用她的勤勉与刻苦、高蹈和自信竭力寻求着属于自己的一条艺术之路。
0 c8 |% E2 w$ C9 U) \
  P2 w7 h, Z2 l3 T7 }
   * e- h0 k# ], r% h% N# D: n/ p) b

; E$ n  O  V8 O" e. a

. ?; S2 n7 Q4 c& v5 _0 p

大草书法,因为其在笔法上无所不包的丰富性和技法技巧的高难度以及对书家综合实力的高要求,使得很多试图涉足者或望而生畏,不敢问津;或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或无视古法勉为其难。古人云:“世之所贵,必贵其难”,惟因不易,故能进入大草并卓有建树者,可称“草圣”,能此者,张芝、张旭二人而已!当然,狂僧怀素亦足可当之。
4 {' N9 F/ Y, s: l  ]/ s8 L
( C: K7 z3 P( b0 N8 q- g
   ( R& d. P+ c+ c2 F& x9 ^6 P


! s" ~1 c3 a$ E$ w: O! z& h6 D' d$ m* g- _% u: g; |

在展览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书法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倾向甚至时尚,很多人的作品着力讲究“视觉冲击力”,一味狂驰,线条蛮横,搔首弄姿,张牙舞爪,透过其作品的表面,我们会很快发现其审美情趣的低下和综合素养的贫乏。看似丰富多变的节奏安排和墨色变化,实则表现出太多的刻意与造作。而在顾柯红的大草作品当中却很少有这种有意卖弄的东西。她的大草讲究汉唐时期经典大草作品结体的精准和笔法的到位,其中智慧而自然地融入进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趣追求。- [  \% d- R! a7 s  [+ b
" M) m: i. G, I6 ^
   ! v: ^. F4 Z2 Y9 [" c


* V& p+ j# A8 S# `4 {6 L5 E# J9 ?' t2 q2 A+ }( \

事实上,对于当下的从事大草研究者而言,我们不是要求他们尽快确立自己的面目,而是期望他们尽可能深入经典。如果说古人的经典大草作品是进入大草的一道“关键之门”的话,当一个人刚刚一脚踏进门里,一脚尚在门外,在进退两可之间,你说他是“进门”还是“出门”?谓其“进门”,为时尚早;谓其“出门”,则从何说起?尚未“进门”,何言“出门”,只是还在门外左顾右盼耳!面对顾柯红的诸多大草作品,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她目前已经不再徘徊于门外“左顾右盼”,而是已经进入了这个“关键之门”,接下来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深入经典,直至登堂入室。
* }2 o% \# @5 d! Z& F% A- ]
: W  {+ a+ l4 y7 ~+ N
  
% Z& ?# r* [+ W6 q; @$ X: d

: V8 S% R$ F8 T$ F% [& Z% _
6 y! H8 s  J; @. @2 p+ S4 m% c! h

进入狂草,自有门径可循。首先须具备较好的正书功底。一个书家在不缺乏艺术灵性和草书情怀的情况之下,正书功底越扎实越有利于写好草书。历史上任何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大家,都不是只会写一种书体。即便他除了大草作品传世之外并无其它书体的作品流传,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其不擅它体。我们从张芝、张旭、怀素的代表作当中可以看出,其用笔的精微细腻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他们驾驭结体和用笔的能力是一般书家所难以望其项背的。张旭的小楷《郎官石柱记》,其艺术功力达到了让专门的楷书家也无言的地步,而其大草作品则至今依然是衡量狂草艺术水准高低优劣的一个尺度和标杆,使后人难以跨越。而顾柯红除了对狂草情有独钟之外,她在其它书体特别是小楷方面亦颇为用心。对魏晋时期的经典小楷作品下了很多实际的功夫,这对提升自己的书境和丰富其草书艺术的信息含量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 F. H0 q' U* d

* W) d) a$ b/ p( Z8 y4 ]% u6 y   9.jpg
8 H7 ~! B4 _. b! W  a9 _0 Z

# I( d% u' P5 D) X

( U9 Q: l! j$ J( i9 t3 j

顾柯红学习书法的目标很明确,路子也很纯正。她既没有限于一种书体,只在草书世界里“死缠硬磨”,也无意把自己标举为“诸体皆能”的书法多面手。她对其它书体的广泛涉猎,就是为了真正进入自己心爱的大草艺术,一切以能够借助大草酣畅淋漓的笔墨线条而抒写自己心中的志趣为目的。一般而言,多能不如专精,一个人一生时间精力有限,很难全面铺开,面面俱到,能够在有生之年做好一两件事已属不易。( ?5 k' ?0 {( R9 P/ L

# D( Q9 _  S6 H4 u* F; x6 O0 Z   # {3 ^: p* _$ G: H- U: y

0 U- z3 ]% \: {7 W/ T

: k6 T! d$ N1 }! P3 P

顾柯红大草整体上笔酣墨畅,神采飞扬,既不乏视觉冲击,又颇耐仔细品读,我觉得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她具有承袭经典的意识,从结体到用笔,能够以古法节度自己,如此就会得到高古的格调和气息,让然感觉到明显的师承关系;二是注重技法技巧的深度锤炼,技术不过关,再好的想法和性情也无法体现,即便勉强为之,毕竟难遂人愿,从其作品可以看出,她的技术是比较过硬的;三是对节奏的控制比较到位,其实大草的节奏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用笔的疾速快慢,结字的欹正大小,章法的疏密起伏,墨色的浓淡枯湿等等,她都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她在每幅作品的具体创作当中,较好地体现出了古人经典大草作品的几个关键。奔放的感情能够在理性的管领和约束下发挥,笔下绝无那种“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低俗之态,行笔磊落潇洒,气势畅达,笔意若断还连。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笔墨能够和书写内容之意境紧密衔接,突出作品的高潮,节奏感很强,却又很和谐。局部的突兀提醒了全篇却又不显失之过份,这充分说明她对大草书的理解是比较深入的。/ I* S( q% g" n0 h

% e- F1 B5 W% x: G   * Y5 a$ b5 P1 d$ P( `

2 e* r( u" `/ h" r  K5 i% _+ w4 d
0 `; l& k. b4 }0 M8 o0 y

以她这般年龄,即有这番功夫,使我们不得不对她满怀期待,她的未来当不乏精彩。终篇之际想问一句:狂草书家皆善饮酒,不知下笔汪洋恣肆的柯红女士尚能酒否?

; o, j7 J/ r- \( P. V
9 @7 i2 h$ U9 [- @4 u
(本文原载于《青少年书法报》2011年8月23日第34期三版)" D4 u- D6 M( K8 E7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psb.jpg

顾柯红,女

又名柯渱

江苏无锡人

毕业于中国美院书法专业

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成员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书法硕士研究生、自由撰稿人

作品及论文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青少年书法》杂志等

书法作品先后举办过个展及联展若干

& c: b& S& m( U  l8 K
参加“太湖书女”三人书法展

第二、三届书法男女二十家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藏风聚气汇京华”沈鹏书法课题班毕业作品展

中国书画博览、北京三品美术馆在北京普度寺举办的“经藏·全国书法名家写经展”

第二届中国30位优秀女书法家展等

创作心得:

        我在中国美院系统学习了书法技法,梳理了书法史才真正发现书法的魅力。正草隶篆无不临摹,学院教学非常严谨,临摹要求做到极其相似,并不要求找到自己,毕业创作我写了隶书结合魏碑的大字对联,我喜欢魏碑的厚重与隶书的凝重,但一直没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美院毕业后一度经历创作的痛苦,涉猎民间书法,喜欢其中的质朴天然,又喜欢草书的狂放不羁,于是试图写草书,包括钟爱的民间章草,终于在草书中找到自己的情性依托。草书的丰富表达让我觉得其中趣味无穷,从王铎傅山到二王、张旭怀素到日本书法、以及简牍草等。然后以小楷和篆隶作为滋养,探寻草书的自我表达语言。

# @* y& m/ l' B+ a5 p% x$ v

# d- x2 ]7 C2 A0 E/ e; _

琐言碎语(顾柯红)

& [1 F0 _6 t+ |" X

·
3 D3 y7 w" Q" e. r* a" I) v4 P
我喜欢品味创作时灵魂出窍的瞬间。

·
$ _1 `- O% K* S+ ]: ?有一些事情,只有一个人去经历;有一些心情,只有一个人去过渡。

·
9 l9 }$ {* R& C" o6 V- {6 F- I没有完整的幸福,没有绝对的自由!唯有绝对完整的追求是可以支撑起生活的意义。

· 我像只城市的猎豹,丧失了方向感的目光变得暗淡无光,可还是用这双狐疑的眼睛搜寻着猎物。

· 所有的人生路都是会迷路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每条路都是不完整的,是断裂的。

·
5 U+ J* a' G3 D# `/ G# C' ~) P总觉得文字是我打印出来的脑电波,在寂静的时候无声地拉出一长排。有时却又是一片空白。

·
. x' y9 S- o' M8 D于人行道,逆流而上。穿过的不仅仅是擦肩而过的人群,还有光阴。

·
+ J  O0 O5 z5 A4 H
寂寞的人各自孤独却能彼此感受到。同类的人总容易互通,因他们之间有一条唯独对同类开通的密道。

·/ _: q" Y2 E# n, Q, n5 R; a5 g
凌晨三点,很困但不想睡。

书法是有生命质感的,生命质感不是法,不是理,是情。

· 一个人若丧失了宁静的存在,就丧失了自我和发现自我的眼神。

所谓宗教,就是在宁静的存在中去恢复这种眼神。但可惜的是,这个世界很多人找不到宁静存在的方向和入口。

此时的马路上还是车来车往,这些游走的生命永远在缺失自我的螺旋形中前行,直到终点还未找到起点。

· 极度疯狂之后的极度孤独!从极度疯狂的草书创作状态回复到现实世界,人有种不真实的虚脱感。那阳光、人流、草木似乎是另一世界的,而我,似乎脱离得很久了,陌生得有些难以融入,恹恹然找不到支点,一下子觉得人生所谓的俗尘乐事我一点沾不上边,只在自我的快乐与激情中消耗着生命。这,应该是悲哀呢还是该庆幸?

现实中的极度孤独让我不断向往着那一世界的痛快,而那一世界的激情却愈发使我陷入极度的现实孤独。在这周而复始的旋转中我泪流满面,我激越万分。

· 问我为何喜欢书法,我无法找到非常准确的完整理由。因为从未去思考过,也因为用不着去思考,就像爱一个人,真正爱就找不到理由,也未想过缘由。那是由无法抵挡的荷尔蒙决定的。享受其中的激情、踏实、苦乐、纠结,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封* q. J3 o5 M+ F: i9 b
=============人家是发现生命,你是姚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