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3828|回复: 4

张海先生书法人生剪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4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张海先生书法人生剪影


8 r  h) V$ k% ^' P1 Q% f, ^

笔墨如歌 岁月如歌
  ~3 S: A7 U2 [: {

- `2 v* b3 F2 ]0 W
  “岁月如歌——张海书法展”在北京隆重举办时,先生便这般神采奕奕地出现在自己的书展上!面对眼前繁花似锦的书展,他淡定而谦和。回眸当年,刚刚踏上书法之路,是何等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而今天,只几块石头磨过,人书俱老!
9 E+ F  F& }% F# n. ?
" w; u6 A  K0 ]% B" C/ ?  遥想当初,一件作品落选,失落痛苦,彻夜难眠;一件作品获奖,沾沾自喜,情不自禁!已然鹤发童颜的先生,今日微笑自省时,眼中再无任何浮华虚荣,昔日之年少轻狂,种种之得失计较,一切俱往矣!
# g2 q' X9 b) W4 \% y5 |! s, w' {; c( Y
/ e9 J$ G4 ]% W" O2 k0 t; ]  “只志在出一件无愧这个时代的精品,只志在交一份被历史记住的佳作!”这是他的心声。3 H2 V% ~( v- L' n0 _# a5 h/ b8 _3 a' b

  [! r6 Q, n9 C2 d3 g& {, l  于是,我们看到了先生创造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草隶;看到了他笔下充满笔墨情趣的篆书;看到了兼容碑帖独出机杼的小行草;看到了表现独特审美诉求的破锋书;看到了融会魏唐的碑体楷和近于墨戏的一笔草……: r6 H7 y# I$ L' {$ l1 d, P

3 r7 A. `& w7 D' O& {( t  浏览瞻仰,我们惊异:先生平和淡定的外表下蕴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瞻仰浏览,我们赞叹:先生推出新作的力度和速度超乎大家想象!   
- D) @: A* M8 n$ _( d6 H4 \  s0 L1 D; {. |( @

: b/ a" Z/ a2 F. p6 C  张海先生早年在隶书上大胆探索,创造出了被人称道的隶书新风格——草隶。他一直认为,传世的经典隶书很少墨迹,大都是刀刻的,而清人以降,写隶者,不少一味模仿刀刻效果,自谓之“金石气”。此风影响甚广。先生自问:隶书既然最早是写出来的,而非刻出来的,那么,不应该以追求表现书写意味为至上目标吗?于是,遗貌取神,悉心探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追求隶书的笔墨情趣,草隶终于告成。% C& n- N1 |6 ~

9 f2 y1 G# u6 b% Q# ?" T6 `  先生学书,从隶书入手,后渐及行草,虽入手较晚,然在全国书展收获大奖的竟先是行草书体。由于多年浸淫隶书的积累,他的行草书,谨而不拘,放而不流,动而守静,动静得宜,纵敛互用,自成一家。他说,行草书主要表现动态之美。或熊奔虎跃鸢飞戾天,或水滴石上风行树间。在此格局下,他的创作又呈现出多种面貌:书于2005年的行草书条屏《岳阳楼记》,属端严一路,用笔谨饬,节奏舒缓,气息贯通,意态安详;书于2008年的行草书横幅《庐山谣 寄卢侍御虚舟》则翰逸神飞,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充满浪漫情调。书于2007年的行草书条屏《黄州快哉亭记》更是别出心裁,大胆使用破锋,聚散分合,营造出变幻迷离的独特艺术效果。论者称,该行草书兼容碑帖,自出机杼。
; _. C5 [8 |/ z! K/ l
: V) D! s% D+ Q6 I  张海先生曾写道:“余早年于隶书用功最多,俟有小成,则转攻行草,欲使之比肩或超越隶书而后快。于今观余之四体,以篆书用功最少,故近年也于篆书用些力。”先生于篆书用力,重在另辟蹊径,遗貌取神,以篆书表现笔墨意趣,人称张海“草篆”。“岁月如歌”书展有八尺横幅,书巨篆“人淡如菊”四字。他描绘书写时的情景:“斗笔濡墨,几类垩帚成字,然挥运之间,攒捉收放,含弘吐纳,自能以中锋主宰。书毕视之,虽少金石之味,亦有笔墨情趣在焉。”先生另有篆书斗方,书李珏《木兰花慢 寄豫章故人》上阕,亦重在体现用笔和用墨的变化,章法上有行无列,参差错落,自然率真之极。胡抗美先生、孙晓云女士多有赞扬之词。周俊杰更撰文称,如让他在张海先生墨宝中选一件为己有,他非此篆书不取。3 c0 i% @( m' j
1 V# \2 v) y  W: h/ J% k4 X' \
  张海先生自幼浸淫习染魏碑之风,其楷书受魏碑影响甚深,世称碑体楷。魏碑用笔大都沉厚猛利,方折峻整,先生于魏碑中独取《张猛龙》一路之轻灵峭拔,方圆并用者,参以唐楷及赵之谦吴昌硕,终成自家模样。他说,自己的楷书创作力求活泼厚重,用笔稳健沉着,结体宽博灵透,不斤斤计较一点一画得失。然于章法、布白,则力求气息通贯,浑然一体。求楷书之灵动活泼,是先生矢志不渝的探索。
6 @/ R! y  k& M6 E8 p
) y. A0 _5 @( x' W! q  2009年冬,张海先生“以六尺整纸作大字楷书四幅,兼容魏唐,寓灵秀于老健之中,书毕细看,似有心得,于是又书八尺楷书对联,字大盈尺,用《张猛龙》《瘗鹤铭》笔意,于方折厚重之外表现一种飘扬俊逸”。书毕, “张璧视之,颇觉其跃动。又拍成照片,近而视之,亦不觉凋疏” 。古人说:真书难于飘扬。而先生突破定见,广泛取法,终至楷书飘扬俊逸。
( A' `( B2 C# J6 I, R5 P; {
6 N# u% z6 {+ n  a  张海先生近年楷书面貌多有变化:刻意追求的经营布置渐少,自然天成的生拙厚重日多。他推崇刘熙载的话:书法不稍闪避取巧,只要笔笔还其本分,横平竖直而已,便是极诣。横平竖直四字虽然简单,但真正做到并非易事。譬如文章,年轻时力求绚烂,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于今老矣,绚烂之后复归于平淡。绚烂之后的平淡,更值得咀嚼。先生晚年的楷书,真是愈加耐看了。
& K8 b/ u# S! b, O. q* S, V/ ^0 Y7 _! J. x' T; U% f) s: @0 z
  孙过庭曾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先生之书,亦志在“真行隶篆”四体通会。庚寅初,先生忽心血来潮,欲选同文以四体书之。8 X% i' n2 q( E
& G, t4 n/ A' b) {3 b5 c! G
  他说:“俾观众一窥其长短优劣,不亦宜乎?”他曾自叙此四体条屏创作历程:“巨幅隶书行草余常作之,故成竹在胸;比及楷篆,稍有惴惴,然有典型在前,亦鼓努为力,不甘落后。写毕视之,颇觉颉颃。且风格统一,体虽四分,神则一合。”此四体条屏,写的是毛泽东《浪淘沙 北戴河》。四幅八尺整张宣纸上,他以特有的魏碑楷体、破锋行草、草隶、草篆四体并列,蔚为大观。他说,四体兼擅乃一生追求目标。他认为,从各种书体用笔结体之异同变化中去把握书法创作的规律,是学书的有效途径。! P4 Z8 r& f* P9 V6 I0 Y' U

' P, X; Z1 ?$ j, \  张海先生的四种书体,每每有个人面目,绝不步趋前人。隶有草之韵,楷有行之意,篆有隶之势,行草有篆隶之笔。体式面目虽各有不同,其笔意神情却有相通,志在表现笔情墨趣。# [0 p/ g3 K6 B
( s; K: L" o$ T  ?, r8 K+ ~
  他说,一个艺术家,一旦艺术探索的步伐停止了,创作的热情消弭了,他的艺术生命也就枯竭了。他一直认为,当代书家的艺术实践,不应该是对古人的简单重复和模仿照搬,应该体现当今的时代特色,力争在古人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有所突破,哪怕只有一点点异于前人之处且能获得认可,也是对书法史了不起的贡献。. Z) r+ [2 w1 c! M
. T* w1 f; E' U! d5 ~  p$ {- L
  他一直兢兢业业,以踏实的艺术实践,践履自己的艺术主张。从早年在隶书上大胆探索创造一种新颖的隶书形式——草隶,到今天在篆书中竭力表现笔墨情趣的草篆;从早年兼容碑帖自出机杼的小行草,到今天遗貌取神,以表现笔墨变化为主要审美诉求的“破锋行草书”;从融会魏唐的碑体楷书到近于墨戏的“一笔草”,张海先生活跃的艺术思维和成功的创新实践令人赞叹。
- o# l. n# g* J4 o- r, q1 h. q( g& W2 K) A
  “岁月如歌”书展推出一大批张海的小字册页,令观者欣喜过望,亦令目睹者惊异于他的勤奋和执著。当代书法风云际会三十年,先生亦叱咤风云三十年。投身书法复兴大潮,他曾引领河南跨入书法大省行列;成为中国书协掌门人,他又殚精竭虑,积极进取,使书坛面貌为之一新。因此,在众人心目中,张海先生首先是一位出色的书法活动家、书法界领军者。他自己却认为,书家是要靠作品说话的。所以,无论在豫在京,不管庶务如何冗繁,但有余暇,他总是杜门谢客,宁神静虑,搦管染翰,作书竟日而不倦。如此多年积累,终得小字册页数十本。3 m/ [3 q7 _0 \% z! Z4 k
9 C6 I% ^" }2 P9 I% x, C' ~" @
  写到这里,张海先生2008年神采奕奕高举奥运圣火前行的身影豁然现于眼前。书法不也是一种圣火吗?作为中华文化艺术的圣火,书法艺术需代代薪火相传,延至永远。作为当代书法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无疑是此接力队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员。. q% _4 S  n9 N
# ]/ t: i, o7 I: d  Q& }6 p
  我们依稀看见,“人书俱老”的张海先生,仍高擎着书法艺术的圣火,奋然前行……(来源:河南日报)
发表于 2011-5-24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4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书俱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