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斋 发表于 2008-10-23 15:58

赵的洛神,常见有两种,一个大字的一个小字的,根据最后的落款,知道你是抄的大字本。
说到临帖,我没有感觉到你是在临,而不折不扣的是抄帖,其作用除了对文字的内容加强印象外,对于书法的练习,不能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反而加强了自己的动作定势,使下一步临习(更正定势)加大了难度。
临帖,首先要建立在认真读贴的基础上,加强分析,仔细揣摩,才可以动笔临习,并使逐步接近原帖。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做一个例子来分析一下。注意每个笔画的方向、长度、位置、形状

[ 本帖最后由 雪晴斋 于 2008-10-23 16:19 编辑 ]

淡然 发表于 2008-10-23 16:38

别有一番风味,楼主心思巧,只是功力不足.还要多写几年才是.

讷言堂 发表于 2008-10-23 17:43

临得还算可以,慢慢来,多写,多思考,就会逐渐向古人靠近了。我认为书法重要的还是笔法,【即用笔的方法】学古人主要是要学习他们如何使用毛笔。结体可以通过慢慢观察,读帖。对着古帖甚至双钩大都可以慢慢弄准。而用笔要有的大悟性。如果只注重结体,忽略用笔。书法将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了。现代人太注重结体,形式构成等等一些西方的美学元素来搞中国的书法其实是本末倒置,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要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但不能完全照搬。现代人的书法之所以不如古人的书法耐看的原因;其主要的就是用笔大大的逊色于我们的古人,我现在每次在读古帖的时候大都首先是被他们高妙的用笔所打动,所震撼。颠张狂素的纵横驰骋,颜鲁公的篆籀之气,王羲之的自然无为,弘一,八大的不食人间烟火,徐谓的放诞不羁,米俯的八面玲珑,苏轼的无意于佳最佳,黄山谷的老辣之笔等等,有的时候甚至只看到他们的用笔【提,按,顿,挫。绞转腾挪,方圆,曲直,浓,淡,干,湿等等、、】而好像看不见字型。
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而已,只代表个人,别人可能会有另外的感受。

雪晴斋 发表于 2008-10-24 09:19

如果说每个笔画的方向、长度、位置、形状、质感,不是用笔,那什么是用笔呢?
因为是赵体的行楷,没有谈线的质感。

书法是直接表现道的艺术。要懂得阴阳之道,即自然之道,即客观世界的基本道理,才可谈论书法。

做艺更需先做人,做一个符合客观世界、遵循客观规律的人。
做艺就要做一个符合艺术规律的人。要与时俱进,用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尊古而不泥古,从各个艺术形式、从客观世界汲取营养,才可完善自己的思想和技巧。不能准确的临帖,谈什么书法?所以初学书法,一定要把点画的方向、长度、位置、形状和质感表达清楚,并感受每个字帖的神采气息,最终做到人帖合一,逐帖的做。再加以广博的知识、高度的技巧、正确的观念、自己的思想,乃可稍为进入书法之门。

秋蝶 发表于 2008-10-24 18:17

原帖由 雪晴斋 于 2008-10-23 15:58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赵的洛神,常见有两种,一个大字的一个小字的,根据最后的落款,知道你是抄的大字本。
说到临帖,我没有感觉到你是在临,而不折不扣的是抄帖,其作用除了对文字的内容加强印象外,对于书法的练习,不能起到一点 ...
啊,真是太感动了!雪晴斋老师不怕麻烦把我的临字与原贴一一对比,令我恍然大悟。当初临此帖是因为此文文美字美,凭着一时的冲动把它通临了一遍,希望通过对此帖的熟悉来应付绘画的题款。我知道我的临字与原帖的差别很大,但不知道有如此之大!这更促使我在以后的临习中除了多动手更应加强动脑。感谢雪晴斋老师的悉心教诲!em13 em13

秋蝶 发表于 2008-10-24 18:34

原帖由 雪晴斋 于 2008-10-24 09:1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说每个笔画的方向、长度、位置、形状、质感,不是用笔,那什么是用笔呢?
因为是赵体的行楷,没有谈线的质感。

书法是直接表现道的艺术。要懂得阴阳之道,即自然之道,即客观世界的基本道理,才可谈论书 ...
非常同意雪老师的观点:“做艺更需先做人,做一个符合客观世界、遵循客观规律的人。做艺就要做一个符合艺术规律的人。要与时俱进,用科学的观念和方法,尊古而不泥古,从各个艺术形式、从客观世界汲取营养,才可完善自己的思想和技巧。”
以后在临贴的过程中,我会尽量“把点画的方向、长度、位置、形状和质感表达清楚,并感受每个字帖的神采气息,最终做到人帖合一,逐帖的做。”用最严谨地态度表现书法最自然的神采。em13 em13

秋蝶 发表于 2008-10-24 18:42

回复 #13 讷言堂 的帖子

多谢讷言兄!在书法的学习中,一直处于一种很含糊的状态,这跟书龄短与不太得法有关,能够与这里的老师朋友交流不甚荣幸。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进步稍快一些。em13 em13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通临《元赵孟頫书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