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1 em1 em1 em1 em1 临的很好,学习了em1 em1 em1 em1 em1 em1 ,我觉得很好,学习你 很好。 灵动有佳。笔力稍弱。 快易滑 em13 em1em1圣教序的速度,比形态还要紧。形态可以通过重复临摹接近,但速度要快才可以得其势。有些形态,甚至纯由速度产生,才真实。愚见。滑的问题,不能用慢的办法解决,而是靠用笔的方向和力。
谈谈看法:
em1 em1 em1 始终认为庐园写行草臻妙无比,今天看了很是养眼,赞赞赞!单字看着都好,整体上盛唐感觉有点散,不是行气的问题,而是形式感的问题多一点,行间距的留白上不讲究(或许是因为临贴的缘故),一绺白、一绺黑才能产生形式上的美感,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产生班驳陆离,气韵生动应包含有:笔划的对比、单字的对比、还有行与列的对比,先生的行列对比弱了点。盛唐写行书写的少,瞎说一气,哈哈哈,庐园先生见谅哦。难得
此帖甚好。其一:“庐园”先生的字有质量。其二:由原帖引发的社员们的讨论有学习、交流的气氛,而不仅仅是“顶”、“赞”、“学习”和握手、鼓掌之类的客套,如此大家便真的有些收获,岂不更为有益。 原帖由 讷言堂 于 2008-9-8 14:16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我觉得临帖最好还是慢一些的好,这样可以观察并学到古人用笔的细节,创作着写可以稍快一些,有的时候可能意到笔不到。【这个时候的所谓意到笔不到其实是建立在开始慢慢临帖,对古人用笔的诸多技巧有所理解的基础 ...
基本同意。
“慢一些”肯定有道理,但“这样可以观察并学到古人用笔的细节”似不甚准确。事实上临习之时,观察在前,行笔在后,非同时为之,细观察未必一定要慢行笔,用笔之疾徐,一是写字者的习惯,本无分优劣;二是为达到预想的效果所采取的认为适宜的手段,也在情理之中。
但还是要强烈支持“慢一些”,这是有感于相当多的行草爱好者,盲目地以快书求得表面上的萧洒而失却行草书的工稳。本人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心得是:有过篆隶、魏碑的学习经历,对行草一定有更深、更高级的理解和认识(尽管习行草未必定要起步于慢书的篆隶)。
所以手上的慢,归根结底应是心中、意念上的稳,以此追求那奈看的“笔”和立得住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