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者学书 发表于 2008-8-23 01:33

初临九成宫,请大家砸砖

间架的散,一直是我的短,一直想临一下九成宫补课,可搞书法的友人不赞成,我也觉得那种笔法给我一种约束,甚拘谨。
       但我一直挥不去的一个念头,以魏晋笔意去临,如何?且欧阳询也曾追随王羲之,不可能没有二王的烙印。
      在书法博客公社里,很多博友在临九成宫,临得很棒,在搜狐网上,几个朋友跟我提起一个叫田英章的,说喜欢看他的书法讲座,他临九成宫不错。
    我在海外久了,乡巴佬一个,可不知这是什么人物,就去看看。
   他的临帖里确实有点王羲之的笔法影子,可随着深入看,我放弃,这人在教大家如何画字,他自己的还有写的感觉,但听他如此讲解,不画字才难怪。若说他临的欧阳询九成宫还可以看的话,他的行书看了一定要洗眼!!那钢笔字教成那样,听他自豪说临习书法50年,我快晕了,求饶,难怪真正搞书画的博友没人提到他。
    第二个庞中华。
   庞中华式的书法教学可以普及一些书法知识的同时,也误导很多人。我不知国内的书画界是如何的反应。但我,但不会再看;几分钟的视频就足够了,他却搞了几十个书法讲座,不是浪费别人时间?
    我以己意很快的临了点九成宫,拍下看效果。我自己看到的还是隶书和王羲之给我带来的烙印,有时还记得自己是为练习间架来找九成宫的,但有时一高兴,我只管笔墨痛快,又把字间架临歪了,且我把它演绎成隶书的扁块了。
   呵,今天做个记录,还希望朋友们一起帮我挑毛病。我自己已挑出毛病一大堆了,只希望自己下次能把间架摆得更好些,就不枉临了趟九成宫。
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s/2008/08/61147_200808230210541.jpg
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s/2008/08/61147_200808230210542.jpg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s/2008/08/61147_200808230210543.jpg
附:每一个人临写的目的是不完全一样的,于我而言,临这贴做了点选择,我目前想论证探索一些有关笔法的东西,忌碰唐楷笔法,故我让自己尽力忘记颜体,临这欧阳询的帖更是对其刻帖中的笔法特点视而不见,因为这会打乱我目前的探索,但我对他的间架规律感兴趣,所以才不顾朋友反对,临写这帖。
从某个角度,我是在写这帖,而不是临。我希望自己的这种写的探索得到某种论证。
以唐楷笔法写唐楷是不错的,但由此而散发,以唐楷的笔法去探索其他时代书体,易得魔障,这是我回避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画者学书 于 2008-8-25 00:58 编辑 ]

寒巢___寒石 发表于 2008-8-23 03:04

em1 em1 em1 em1

画者学书 发表于 2008-8-23 04:59

谢谢鼓励,自己感觉当时只管笔下痛快,写得大小有些不一,可大小一样的话,我恐自己会呆板拘谨了。只能一步步来。em28

春翔 发表于 2008-8-23 06:58

还是忠实点好em13 em13 em13

松辽一叟 发表于 2008-8-23 08:07

em1 em1 em1 em2

画者学书 发表于 2008-8-23 08:55

回复 #4 春翔 的帖子

是否我临得过于参与己意了?我按自己对他笔法理解来临写,(还是老习惯),
对间架不够紧扣?请给我具体一点的意见。em11 em11 em11

江边鸟 发表于 2008-8-23 09:35

我看很不错em1 em1 em1 em1 em1

杨德岩 发表于 2008-8-23 10:14

你以前是不是写颜的?

画者学书 发表于 2008-8-23 10:17

回复 #8 杨德岩 的帖子

是,我最初学书是从颜真卿开始的,但这两年没碰颜体,因为我夸大了颜体的习气:散。

寒巢___寒石 发表于 2008-8-23 13:44

笔锋调顺了,中宫就紧凑了。

拙见em2 em2 em2 em2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临九成宫,请大家砸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