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劍無鋒 发表于 2008-7-15 09:22

em1 em1 好字

重劍無鋒 发表于 2008-7-15 09:28

em1 em1 好字

扶海一舟 发表于 2008-7-15 12:08

回复 #10 上善若水1996a 的帖子

哈,我家客厅啊

扶海一舟 发表于 2008-7-15 12:15

之第五品(解伯达造像记)

今天的日课是《龙门二十品》的第五品《解伯达造像记》。正书,可见六十四字,书法方劲爽利,方笔为主,兼有圆笔,风格劲挺刚健,时出奇胜。(以上文字来源于网络)
尽管只有64字,但也显得极其生动。跟一般的碑刻不同的是,该造像记的章法显得紧凑严密,无论是字距还是行距都小得很,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但字距间也富于变化,如“登”和“十”,“地”和“仕”,“达”和“日”这三组,每组的间隔都比较大,但每一组两个字之间却显得非常紧凑。在用笔上,以方笔为主,但时而间以圆笔,倒也显得天真自然。笔法与一般的碑刻差别不大,下笔沉着,行笔痛快爽健。但总体风格显得较为奇崛,无论是字形的变化还是偏旁部首的摆布经常出人意料。比如:“绾”的左右偏旁的相向而依,“泯”的字形突扁,都很值得玩味。

扶海一舟 发表于 2008-7-16 18:49

之第六品(魏灵藏造像记)

今天的日课是《龙门二十品》的第六品《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
此造像记无年月。无撰书人姓名。在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所谓龙门精品之一。书法酷似《杨大眼造像记》,或疑同出一手。楷书。十行,行二十三字。《广艺舟双揖》将此记列入〖能品下〗,并云:〖若《杨大眼》、《魏灵藏》、《惠感》诸造像,巨刃挥天,太刀砍阵.无不以险劲为主。〗此碑应是方笔露锋之典型代表,因此最显见用笔之妙。起笔都将锋颖露在画外,有的角棱若刀,有的细锋引入,煞有情趣;即使画也挺直有力,折笔显见方棱;收笔处,有时敛毫便止,有时放锋犀利,有时如《宝子》之上扬。笔画或大或小,大者纵矛横戈,如虎奔龙吟,小者轻微一点,如蜻蜓掠水,皆能顺势合情.绝无率意轻发。结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极意显示雄踞盘关之威仪,怀隐瑰玉之神采。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学楷书,二般只考虑单个字的处理,而忽略字距行间的分布,因而一写便与练习时的效果不大相同。《魏灵藏》在这方面颇有建树,望能于此多作一些体会。>(以上文字来源于网络)
对<魏灵藏造像记>,网络上已有太多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和前天写<始平公造像>一样,此造像记也是锋芒毕露,剑拔弩张。因此从内心来讲,我并不是太喜欢这样的风格,也不太敢写,不过为了保持二十品的完整性,还是硬着头皮把这个造像记临习完毕。不过临习中还是有一些感悟,喜欢它的痛快爽利,喜欢它一些地方小笔画的穿插,也喜欢它偶尔流露出来的行意和秀美的转折、长笔画,这就像一个看起来说话斩钉截铁,做事雷厉风行的男子汉一样,偶尔也会流露出温柔的一面,使人柔肠千转,心动不已。

扶海一舟 发表于 2008-7-16 18:54

这是另外三个局部

扶海一舟 发表于 2008-7-16 18:57

这是最后一个局部,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龙门二十品(之每日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