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博览 发表于 2008-7-7 11:35

王阔海
      原名王克海,1952 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 年入伍,1989 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书画院副院长,全军美术高级职称评委。
   几十年来,他潜心于中国画美学理论及传统笔墨技法的研究,并主张全面继承中国的绘画传统,更为崇尚汉代博大雄浑的文化精神,并汲取了汉砖、汉瓦、汉画像石刻艺术的精华,沟通了汉画像石与中国画笔墨之间的灵魂,兼收并蓄了浮雕、壁画、唐三彩、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的精髓,将其转换整合成为现代的水墨图式,被美术界誉为“王阔海的新汉画艺术”。其作品古朴典雅,狂放而不失精微,洒脱而有力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中国书画博览 发表于 2008-7-7 11:37

新汉画丰富了
    当前中国画创新的景观
    □ 邵大箴
       中国画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路子也是非常广阔的。从大的方面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汲取养料,一是传统、二是生活、三是外来艺术。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当代的人,所处在当代的社会环境,就要从中去观察,去体验。但你光有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是不够的,没有相应的技巧、相应的方法、相应的路子,也是不行的。所只是拿过来也不行,更重要的是化为自己的个性,这很重要。
       王阔海所走的这条新汉画路子很值得我们注意,首先他很关注现实生活,所表现的是这个时代的人所感所想。再就是他从很多文化遗产当中汲取养料,包括从文人画当中,从唐三彩、寺庙壁画当中,从汉画像石刻、汉画砖、皮影剪纸当中,从大量的民间艺术当中,还有在学校里学的以只有从传统中、从外来的文化中去汲取。素描造型技巧,揉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东西。特别是对汉画像石刻、汉瓦、汉砖方面,转化为现代的艺术语言形态、现代的表现形式,他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这个工夫下得很好,现在中国画从这方面做文章的人不多。
       王阔海的新汉画,从感觉上看,是从汉画中过来的,但已经不是原来的汉画像石了。这里有他的新感觉,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个性,表现了自己独特的创造,这才是新汉画。所以他自己或者是别人称之为“ 新汉画”,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创作内容上和形式上非常丰富:有的表现古典题材,有的表现现实生活,有的表现历史故事,也有的表现古代的军事题材,还有仕女和戏剧人物。但是他在用现代人的眼光、现代人的感觉去画,这当然属于创新的范畴。所以他这条路子还应当继续走下去,越走个性会越鲜明,现在从他大量的作品中已经看出他鲜明的个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中国画的多元化、个性化已蔚然成风。王阔海的新汉画创新也丰富了当前中国画的景观。
       王阔海一有天资、二能勤奋、三有条件、四有自己的路子,同时他也是很有实力、很有潜力、很有成就的艺术家相信在这方面是能够做出很大的成绩。

中国书画博览 发表于 2008-7-7 11:38

王界山
       山东省青州市人,1963 年3 月15 日出生。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现任空军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军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全国青联委员、第六次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代表、第八次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曾获第三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者“德艺双馨奖”、空军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标兵、“繁荣首都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等奖项。
      作品《金秋无闲人》、《天地之间》入选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多次参加全军、全国性美展,并有作品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一些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出版有《王界山诗. 文. 画选集》、《天地之间——王界山画集》、《王界山写生作品选》、《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经典作品丛书——王界山作品集》、《21 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王界山》、《当代美术家——王界山》等专著。

中国书画博览 发表于 2008-7-7 11:39

心随笔运 取象不惑
       □ 贾德江
      王界山是近十年来画坛受人瞩目的一位画家。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注意,不是靠新闻媒介的宣传和一些不负责任的批评家的吹捧“包装”,而是靠他的创作成果。他通过勤奋的耕耘和默默无闻的探索,使自己的作品不断完善,使自己的个性风格不断强化,从而在艺术界逐步树起自己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关注。
       他是一位受过高等美术院校严格训练的军旅画家,基本功扎实,对景写生能力极强。当他毕业之后走向了社会,他更敏感地觉察到学院式教学的弊端。那就是中西融合的教学体系,把训练素描造型和写生放在首要位置,而对传统中国画特有的艺术情调、情趣重视不够。由此,他自觉的需要补上传统这一课。他一方面从传统山水的根系中汲取营养,由临摹古画入手,走进古人,走进传统;另一方面,他走上一条苦行探道的写生求索之路,大量的对景写生之作,成为他营造“心灵境界”的基因,为他提供了无数条一触即发的引线。他坚信“精读传统和大自然两本书”(李可染语),是画家创造新天地的必由之路。
       王界山长于写生是人们所公认的。十余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外出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作品具有观察细腻深入、富于抒情韵味、笔墨流畅、表现力丰富的特色。画家在自然面前,如诗人一般怀着虔诚热烈的赤子之情,努力寻找发现与挖掘客观世界的美,触发灵感与表现欲望,经过艺术取舍与笔墨锤炼,将美感呈现于画面,完成自然界与画家心灵的感应和交融,即所谓“大块假我以文章”物与我
“神遇而迹化”。
      王界山走的是以中为主适当融合西画经验的道路,承继李可染山水画传统,由写生到创作一路走下去的,对景创作的***性和对景造境的审美现代性,是他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循此去理解画家的作品才能见其中活力与生命,才能领略其全新的潜在意义。他立足于中国画的水墨写意的原则,十分注重以书入画的笔墨意趣,“心随笔运,取象不惑”,他力图在作品中运用水墨渲染、点线的生动结合、墨色的丰富多变表现主体虚实、神韵与理气。西画写实造型被他自然地融入中国水墨的天地之中,成为中国水墨的一部分,这大概是王界山不同于一般受过学院写实训练,而后虽走入中国画创作领域但始终被造型束缚,不能深入领会写意画的奥妙的画家们的一大特点。当然,王界山在这方面还有不少路走,但他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并且取得了可喜成就。

名家辑评

刘大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
王界山近些年来在生活和大自然中磨炼自己,扎扎实实地写生。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
向生活,路子走得很正,创作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笔墨清新、具有时代气息的山水画,逐
渐形成了从写生中得来的独特艺术语言。希望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画出更多、更好的画
作来回报社会,回报时代。
杜大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市美协副主席):
王界山是军旅画家,在全军美术界卓有影响,山水、人物皆能。尤其山水,其创作多以
写生图之,写生之于他是手段,亦是信仰,其勤勉多思,执著笃行,创作甚丰。
山水画的发展没有捷径,写生或是一条出路,我对山水画有所瞩望,故而对界山充满期
待,希望他恃守一生,以身立法。
韩静霆(空军文艺创作室主任、中国美协会员):
王界山的画风属于那种云出山岫,溪流涧底,鸟跃枝头的自然、爽气、大度一类,不是
小家碧玉,而是关西铁板;他作画,又作文,亦写诗,并在诗词歌赋山水花鸟间寻求艺术的
“通感”……
李翔(中国美协理事、全国青联常委、总政宣传部艺术局美术负责人):
在画界有的人一旦形成了个人的画风和面貌以后,就容易走向复制,重复和成批“生
产”,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被所谓的面貌所遮蔽,因“符号”而困惑,从形式到形式,从概念
到概念,最终流于空泛,离艺术相距甚远。而王界山却能走出画室,投入山水的怀抱,师法
自然,用心去发现真善美,提升艺术的境界。王界山近期的一批写生作品让人看后犹如山中
清风扑面而来,有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感人的艺术画面,实为难能可贵。
徐恩存(《中国美术》主编):
王界山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他借鉴中国画的水墨、写意原则,进
行取舍扬弃,力求形成表现新生活的语言和形式,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渐渐形成了
自己的风格特点,尤其在表现空军战斗生活方面,他的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做为军旅画家,王界山的眼光是宽广的,他扫描着一切新事物及其所体现的新精神,因
为,正是这些新事物代表着时代的巨变,代表着一个古老民族复兴的希望。
袁武(中国美协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
王界山的山水画很具灵性和个性,灵性来自画家的诗才与学养,个性来自画家的性格与
经历。读界山的作品,可以享受到轻松和浪漫,有一种自由随意的笔畅墨酣之感,更能在春
山翠丛中熟悉他为人的性质和从艺的精神。

中国书画博览 发表于 2008-7-7 11:41

张万臣
       满族,1962 年8 月生于河北丰宁。1980
年11 月入伍,1987 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
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理
事、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专职画家。1993 年2 月在
北京音乐厅画廊举办个人画展,中央电视台
和北京电视台曾作专题报道。1998 年在台湾
出版《张万臣画集》。2001 年应邀参加在法
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中华
世纪之光”——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大展。多
幅作品曾在《美术》、《中国书画》、《军营文
化》、《中国当代人物画集》等杂志发表。

中国书画博览 发表于 2008-7-7 11:42

贺国林
      杭州余杭人。1956 年生,1974 年入伍。
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结
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国
家高级美术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
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
作品《水车· 人》入选第七届全国美
展,《无语山寨》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
优秀奖,《花的季节》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金秋的记忆》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登
机之前》入选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并获
银奖,《林间空降》、《新绿》、《嘱托》、《谁
说女子不如男》、《高山深处》、《山寒寄情》、
《无名小寨》、《土八路之歌》等二十余幅
作品参加全军、全国及国际性大型美展并
获奖。为纪念国际青年十周年创作的《参
与· 发展· 和平》被联合国出版发行于
世界各地。
      部分作品被国家及军队领导人作为礼
品赠送国外军政要员及友人。其作品被国
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军委办公大楼等收藏。
大量作品在军内外大型报刊发表、入编画
集和专题介绍。

中国书画博览 发表于 2008-7-7 11:44

宫丽
      1965 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济南,毕业
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全
国青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军
区文艺创作室专职创作员。
       主攻中国人物画,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
全军美展,其中《插花时节》入选第八届全
国美术作品展;《白衣战士》获第四届全国
卫生美术作品展银奖、“中国画坛百杰”奖;
《护士日记》获‘97 全国中国人物画展优秀
奖;《洁》获全军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奖;《春
晖》获第四届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银奖、《霁》
荣获第五届全国卫生美术作品展金奖、全军
第六届卫生美术作品展一等奖、抗洪精神
赞——全军美术作品展铜奖;《采莲图》入
选“中国画三百家”;《初夏的记忆》获第九
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并赴日本、韩国、德
国、香港巡展;《巾帼魂》获全军第十届美
术作品展金奖、入选首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平安夜》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清
茶系列》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闲
花淡淡春》获首届中国画写意大展优秀作
品;《清茶》获“首届百家金陵画展”金奖。
2007 年作品《明空风静》获第三届全国中国
画展优秀作品。2007 年作品《女兵的星期天》
获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展铜奖。2002 年
荣获解放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作品多次在
全国各大刊物发表。1997 年由中国文联、中
国美协评为97 中国画坛百杰之一,出版画
册《百杰画家· 宫丽》、《宫丽国画作品展》、
《宫丽水墨作品集》。
中国书画博览 军旅中国画十二家

中国书画博览 发表于 2008-7-7 11:45

夏荷生
       安徽庐江人,先后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和中央美术学院郭怡踪花鸟画创作高研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画展并多次获奖,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九.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书画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书画艺术促进会理事,军旅画家.

中国书画博览 发表于 2008-7-7 11:46

何晓云
      1971年出生,安徽省安庆市人.毕业于安徽机电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解放军总装备部画家,文化部青年联合会收画委员会委会员.曾获全军第十届美展银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二等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书画博览》杂志2008年第四期(总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