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范鼎 发表于 2008-5-30 00:29

靠近迦南

2008年5月29日星期四
    那是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我们离开了埃及。队伍像一条长龙,雄壮。走的人很坚定,谁也不想回头,真的干脆。没有含糊,不拖泥带水。从发现迈可森,我最先挑选的就是《出埃及记》。而且,每次倾听,我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的感觉。当然,我更喜欢手捧一本《圣经》,静静地想象那次长途跋涉,想象自己的脚步一步步地靠近迦南。
    像浩瀚的宇宙一样,迈可森的《出埃及记》同样带着一种神秘,我的感觉也许触到了它的门槛,但是我知道:我始终无法探到它的尽头它的边界。
    与《出埃及记》的轻快坚定沉重相比,《澄镜之水》给人的是一种宁静。我喜欢这种近乎纯净和纯洁的宁静。每次聆听这首曲子,或前或后,我都会想到西塞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肉体的快乐是不足道的,要紧的是精神安宁。“一种持久的心灵安宁,一种自由,不为任何刺激和恐惧动。”
    至于《古巴,古巴》是欢快的。随着音乐的响起,我想起了桑巴舞,想起了太平洋海岸沙滩上的狂欢节,想起了生活在那个国度的人们——他们的天真和他们对理想的火一般的热情。
    艺术家的感情是丰富的。虽然《克劳汀幻想曲》也是出自迈可森之手,但是与《出埃及记》和《古巴,古巴》的风格却完全两样。这是一首钢琴练习伴奏曲,在悠扬的钢琴声中,只要你自己乐意随着他的旋律起伏和飘荡,你肯定就会像迈可森一样产生许许多多的幻想。虽然,也许我们的幻想和他的幻想不一定都一样,但是,那种忧郁遗憾的基调和梦一样的色彩肯定是心心相印紧紧相随的。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荒漠天际》。聆听这首曲子时,我总是在想:面对荒漠,我会怎么想,我想过吗?好在上帝早有启示。
    ——在荒漠里,我渴望的是一滴水和一棵绿色的生命。
    ——在荒漠里,我也看到一个人在不停地奔跑,在不停地逃逸现场。
    即使这些都不存在,我想我还有我自己心灵的绿洲在——精神的绿洲。

    贫乏
    死亡
    在荒漠里
    我的眼界被两个概念所框死。

    如果还有富余
    那富余是过剩的阳光

    在荒漠里
    如果还有现实
    那现实也不过是
    贫乏
    死亡

    在荒漠里
    我的观念被两个相实所打破
    我欢呼雨水
    我抵挡阳光

741002 发表于 2008-5-30 07:35

em1 em1 em1 em1 em1

张兆伟 发表于 2008-5-30 10:16

老兄是基督徒吗???
哈利路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靠近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