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的目光(原创/散文)
苍凉的目光如是如是
乡街就两百米长,像一根锄把。街面星列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街两旁清一色的青瓦木房,很低很矮,人站在街边向上伸直手,轻轻一跳就摸到了屋檐。整条街横卧在山间的一个小坝子里。站在四面的山上打量,那些木瓦房像吃饱草的水牛,静静地偃卧在那里,一边心安理得地晒太阳,一边悠闲地反刍。整个给人的感觉是陈旧、简朴、静谧、安详。
这家人住在乡街上,也种地,但地不多,把住房改成门面卖羊肉粉。没有店名,也没有招牌,有人提到的时候都说“某某家羊肉粉”。听的人不会不明白,因为整条街上就这一家羊肉粉馆。 女主人高高大大,嗓门也大,果断干练,很会处事,人缘好。跑进跑出,掌勺烫粉,她是主角。而她瘦小的丈夫,只管低着头,沉默着收碗抹桌子。
乡场上的馆子,都是自家经营,再忙也不会请帮工的。大概是要五天才赶一场,赶场天才做生意,不便请人帮忙吧。
每逢赶场的前一天,女主人就忙开了。把米用水泡一段时间,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石磨要重,一次加进磨眼的米不能多,加多少米和多少水,虽没有一定之规,但大有讲究,全靠手感、心悟,否则米浆粗粝,做出来的粉不细腻,不瓷实,乏嚼头。粉做得好不好,全靠磨浆这道工序。磨浆是最费时耗力的,一点也急不得,但天长日久,磨出乐趣来也说不定。要不,那么风风火火的一个女人,是怎样的天长日久地甘于在石磨上消磨了青春的?米浆放一定时间后,再用竹子编的笼子蒸,蒸出来的米皮像笼子一样是圆的,很薄,晾在绳子上,水汽干到一定的时候就收下来,用刀切了就可以下锅了。切豪放点就是米皮,切细丝点就是米粉。也许因为是上锅蒸的,这粉的准确名字叫“汽粉”。现在回去吃到的粉,已经没有用石磨磨的了,全是用机器打的米浆,效率是提高了,但味道早变了。
印象最深的,是男人杀羊子。赶场天的早晨七点钟左右,我们去上早课。十有八九能碰上他杀羊。
他家房子的屋基比公路高,连接房子和公路的,是十多步石梯子。从石梯子上去就是他家的羊圈。他把磨得亮晃晃的屠刀砍在羊圈的柱子上,吐一泡口水在手掌心,这个每回必做的动作又似乎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是左手,有时是右手。我们观察过很多次,始终没找出规律,为此沮丧了很长一段时间。双手合起来搓两三下,就雄纠纠地进圈去把羊子牵出来,羊子一边“妹妹”的叫一边迫不及待地朝外跑,刚出圈门,他拽住绳子一发力,羊子便前蹄竖起,像人一样的站起来,他很麻利地骑跨到羊背上,丢掉绳子,左手抓住羊的前腿,右手拨出砍在柱子上的刀,迅速捅进羊的前夹去。等我们的心脏“怦怦怦”地猛力跳过几下后,他把刀抽了出来,便把羊子放开。整个过程可不像我的叙述这么啰嗦,而是电光石火,一气呵成,刀上不见半丝血迹,不知要杀掉多少羊子才会这般纯熟!这时才听到羊子“咩咩”的叫声,只是已带上了一世的苍凉,不再是刚出圈门时“妹妹”那样的欢快。羊子沿着石梯由上往下疾跑,血像箭一样飙,跑不了几步,血流尽了,倒地而毙,眼睛却是睁着的,像刚剥开的两颗荔枝果肉。这叫“杀跑羊”。而今想起来,总觉太血腥,但在小孩的眼里,在没多少热闹的乡下,那却也是一份热闹,是对平淡生活的一份小小的补偿。
我记不得什么时候进过这家馆子。如果吃过,那肯定很香;但如果真吃过,真香,我为什么又完全失去了记忆?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回去的时候,再去吃他家的羊肉粉,觉得很难吃。
记不得是哪次回去,听说男主人死了,是癌症。羊肉粉也不卖了。他家有三个姑娘三个儿子,最小的个姑娘是我初中的同学,但私下的交往并不多。最小的个儿子是我高中的同学,我们还在一起租房住过一个学期。今年却听说他死了,癌症。几个月前,他的二哥也是同样的病离开了这个纷烦的尘世。还听说他的大哥,现在也生着同样的病。
[ 本帖最后由 如是如是 于 2008-4-20 13:41 编辑 ] 怎么会呢?怎么儿子也得绝症?
回复 #2 秋蝶 的帖子
em13世事无常!
原本想写一篇纪念文字,没曾想写成了这副模样。
先前,总觉得岁月如歌,青春灿烂,死神离我们还很遥远。接到这位朋友的死讯,才恍然大悟:从我们发出第一声啼哭的那一秒钟开始,死神便与我们一路同行。只要他老人家高兴,他随时都可以伸出小手指,招引我们随他而去。而不管情愿与否,我们都无从选择。 是的,生命最可贵em13
回复 #4 秋蝶 的帖子
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说不上可贵不可贵。可贵的是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意志和品格,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道”,所以有“见道”、“殉道”之说。悟道、见道而后殉道,就像飞蛾一样,明知是毁灭,还是要扑过去。em13
生命的缘
有缘是缘,无缘也是缘!一切世事皆不离缘起缘灭! 作者虽说< 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说不上可贵不可贵。>,而充盈字行间的仍是淡淡的悲悯,对羊儿的悲悯,对故事中人及对人生的悲悯,颇有沈从文小说的韵味。 而那种淡淡的悲悯,一直藏在文学生命的灵魂深处。
[ 本帖最后由 秋蝶 于 2008-3-4 08:19 编辑 ]
回复 #6 天外天求铭 的帖子
em13 天兄识见不凡。多来坐坐,也希望读到你的大作。回复 #7 邓女士 的帖子
em13 感觉女士眼睛是很挑剔的,能博您展颜一笑我已欣慰。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