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庐山散记
九江.庐山散记
文/薛明辉
接到江西省九江书画院的邀请,我和芦荻兄于2007年11月21日晚坐上了郑州至九江的列车,去参加那里第二天举办的“锐达杯”全国百位青年书法家斗方作品邀请展开幕式。
在火车的包厢里,我们遇到了一位高人,是河南省中医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我和芦兄把脉,并为我开出了一张方子。
我感觉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算卦的老说我命中有贵人襄助,这位孙先生可能就是我的贵人。
一夜无话,醒来的时候,车已经开始过长江了。
到了九江,阿六和曹端阳已经在火车站接我们了。
我们在路旁的小吃店里吃早餐,汤包的味道很鲜美,价格比我们这里还要便宜。
然后就匆匆赶往开幕式现场了。
崔廷瑶、冷望高来了,周继中、吴德胜也来了,九江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都来了。
还是说开幕式吧。
开幕式很隆重,彩虹门下,站了一排当地的名家、领导,架不住阿六的热情,我也被推了上去。
轮到我发言了,我操着普通话,谈了对九江的印象,谈了对展览的看法。
看似轻松,其实心里也没有把握。发言完毕,下面响了掌声,我也不知道什么效果。
等照片一出来,我看我的表情太严肃了。
芦荻说,严肃好,我真怕你笑出来。
我正色道,哥们,这是正事,笑不得的。
展览开幕式结束了是酒会,大家喝得很热烈。
我步行回宾馆的途中拍摄了些九江街景。
在北方,已经是冰天雪地了,这里还像晚秋。
当天下午,我们就上了庐山。
开车送我们的是九江电业系统的书法家姚杰先生,同行的有阿六夫妇,芦荻和我。
车在山道上盘旋,我倒觉得没什么,倒是提醒我们注意晕车的六嫂先晕了,一路上吐了两次.......
我们住在庐山的国脉酒店,四星的。
晚上,我们在山道上散步。
月亮很大,透过松荫照下,一片清光。
庐山上常住人口就有一万多人,我们步行3公里到牯牛岭的时候,万家灯火散布在山间,很好看。
可惜没带相机。
第二天,我怀着朝圣的心情开始了庐山之旅。
看过了花径、仙人洞等自然景色后,我们来到了美庐,人们说,到庐山一定要去这个地方,不然是遗憾。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演化出的历史轨迹,与世纪风云紧密联系。无数历史事件,无疑将这座小楼推上了显赫而又迷离的境界。无疑予人视觉上心理上一种潜在的诱惑,无疑令人浮想翩跹。
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占地面积为4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6平方米。而整个“美庐”庭园占地面积为492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仅占其中不足10%,因而显得庭园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美。
登十字型长石阶,步通透式凉台,进入室内是一装饰典雅、中西合璧的会客厅。猫眼绿的地毯,墨绿的沙发,墙壁上挂着宋美龄不同时期的半身照片,以及蒋介石夫妇在“美庐”生活的部分照片。紧邻是当年“第一夫人”的卧室,室内陈设基本保持原貌,居中有双人厅床,据说是用英国优质木料制作,床左侧放置一圆形雕花梳妆台,方柜上摆设着精致的象牙扇等物品。
耐人寻味的是,著名的庐山会议期间,毛主席他老人家也下榻在美庐......
“美庐”,是纪录历史的真实载体。
告别了美庐,我们来到了中共两个重要会议召开的地方: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会址。
当年收拾老彭、收拾陈伯达都是在这里。
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可这里却仍然像昨天一样,摆着席位。
政治这东西,不好玩。
从庐山下来,我们又到了九江。
当晚的演出很不错,把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
虽然是插科打诨的节目,甚至还有粗口,但放松一下有什么不可呢?
第二天,阿六先生带我们去了被誉为天下第一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
我想,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是去看看的。
书院在五老峰南的星子县。
依山傍水,端的是个好去处。虽然我们这里也有嵩阳书院,但和这个书院比较起来,我们的书院显得太新了。
这里毕竟有历史的痕迹,有历史的沉淀。
古人真会享受,读书到那么好的地方,太奢侈了。
em1 em1 五老峰前白鹿洞
古今中外仰前贤
天光云影留清鉴
活水学风万代传
em2 em2 em2 em1 em1 em13 em13 em13 是一篇好的记录散文。但如果是作为一篇文章的话,主题不突出,或许为了新闻报道而面面俱到吧?em4 em4 写的不错,文章无定法,散文把握地很好耶。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