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褚书 <<大字阴符经>>和临帖感悟
写累了,经常静下心来写点心得。是回顾,也是总结。发上来没别的意思,主要是想和大家共同讨论、学习和交流。 如果您愿意,就随便看看,或许~~~~~~~~临褚书 <<大字阴符经>>和临帖感悟
两年前我在书店购置了一本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但当时品之未涉行书,对其书法价值体察不够,不喜于临习,此书便闲置于书架上。近来我的一位师法老师,在看了我的行书临作后,建议我临习楷书,推荐褚书<<大字阴符经>>。于是重新将其置于几案,细细审视读帖,每晚临习百余字,越写越兴奋,和两年前初见此帖时的感觉截然不同,此帖就爱不释手了。
现在读临此帖,感觉并不陌生,很情切!其用笔之意、解体之法,颇值玩味。其实,唐朝楷书大家很多,如颜、欧、柳,他们的书作整体气息,或浑厚朴茂,或雄强险峻,或骨秀貌美,各尽其态,各有其独到之处,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不过,我感觉他们的楷书书作多是法大于意,而褚书就不同,其楷书多意大于法,褚书的独到之处就是他的融合,以行书的飞动之势写楷书,使原先静态的楷书增添了诸多动感和神韵,以行书之理法写成的楷书,笔画间的呼应关系得到空前的加强,这种书写笔势使得结体更加的紧密传神,笔画间顾盼生姿,将用笔的诸多空中动作落实于纸上,承接关系显而易见。妙在无刻意为之和斧凿之痕,这在那个法大于意的年代不愧为是一种创举,也非谙熟书法者所不能为,也不敢为之。
由于以前我对汉隶和魏碑有过临习的体验,所以现在感觉褚书很多结体、笔画和笔意出自其中。细读阴符经会发现其字型多为扁方(而其他唐楷多为长方),其章法为字距略长而行距稍窄,整体气势为横势(其他唐楷与之相反,多为纵势),这些特点不正是汉隶结体和章法布局的特征吗?再细看其笔画许多横画的起笔和收笔均有蚕头和燕尾的隶书笔画特色,只不过褚书将蚕头的引入,多是为了承上;而燕尾的重按波动之势,却化为轻描淡写之态。这样想褚书的章法特色就不难理解了。褚书的横画和竖画波动很大,多为S型,其他唐楷(波动小,多取横平竖直)就这点来看褚书对汉隶和魏碑都有较好的融入,对于魏碑的融入,我感觉比较明显的是在行笔过程和转折处及解体的宽博朴茂之处,褚书笔画有时轻重粗细变化很大,但无尖薄之感,笔道再细也不乏厚重,其实,乃魏碑笔意之使然,这就是此时我对褚书的浅淡理解。
现在临习此贴时,当时写汉隶和魏碑的行笔感觉,常常会在临习褚书的过程中浮现于脑海,引起共鸣,而这种微妙的感觉也让我沉浸其中,既亲切,又自然。
[ 本帖最后由 品之 于 2007-5-27 09:42 编辑 ] 11111111111
[ 本帖最后由 品之 于 2007-5-27 09:44 编辑 ] 11111111
[ 本帖最后由 品之 于 2007-5-27 09:47 编辑 ] 11111111
[ 本帖最后由 品之 于 2007-5-27 09:50 编辑 ] 1111111111 1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 em14 em1 em1 em1 有思想有行动,何愁没有进步?
向品之同志学习!!em1 em1 em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