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之 通临圣教序和临帖心得(07.5.1)
聊表寸感!愿与热爱书法和潜心研究书法的人交流、学习。em13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渐悟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体会,而且越是深入,越能感觉书法内在之美,特别的生动自然,特别的亲切,更是耐人寻味,久之,融入其中,乐此不疲。
痛苦并快乐着,始终伴随着整个学书过程。
它是痛苦,久之临而无获,久之不能深入体会,久之无所进步,真是痛苦啊!它是快乐着,一时顿悟其要旨,一时领会其深意,一时有如神助,心手双畅。岂不乐哉!真是痛苦、快乐并具,矛盾、和谐同在啊。
对笔法的理解
书法中的笔法,其实就是用笔的法度,是中国汉字所特有的。由于汉字特殊的结构特征,加之中国人长期以来的书写习惯,形成了中国汉字书写特有的法度,即是笔法。(目前我是这样理解的)
在前一段的临习中,我对笔法一词体会不深,过于强调字型,主要精力用于描摹字型,结果越是想写相,却欲罢不能。现在想起来,主要是对笔法理解不够。“字型因时而变,笔法千古不移。” 为什么呢 ? ? ?
其实,对于书法来说,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书法特征。字型上的演变,墨色上的讲究,形式上的变化,使书法的表现越来越丰富多彩。可是,每位书家(古人也好,今人也罢)都有自己一套用笔方法,善书善学者,能从中领略到其用笔的书写轨迹,笔与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接、呼应关系。用笔的起、行、收,有因有果,步步连接,气息畅达,这其实就是内在的,不易被人说穿的笔法。
明其法之时,也即渐悟书法之道之始!掌握了笔法,也就参悟了书写要领。此时,用笔从容,发力自如,能更好的掌控毛笔,充分利用毛笔软、变化大,这一特点,更好的表现书写的特色!
知笔法,才能脱离有笔控,而控笔。掌握了书写的主动权!
现在想来,很多书家一生临池不断,创作不息,是因为书法特有的魅力所致。有书写法度的人,书写中,能表达己意!在行笔的运动轨迹中,得到快感,精神得到抚慰。其不快得到宣泄,其快乐更是升华。百味其中!仿佛忘记了时间和生命的存在——它以融入书法的运动轨迹!
近来临帖感悟
1、临习中要发下自己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临习完一篇后,不要急于接着临习,而要学会停下笔来静心读帖。边读帖边观看自己的临作,通过瞬间的比较,感受自己在笔法、造型和整体气息中的不足之处,用笔圈点临作并改正,这样通过比较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和把握,深切体会临习中不足之处的认识。有比较,自己的错误才会很明显得展现出来,才能够及时的加以改正、调整。加深对正确笔法和造型的认识和理解,为下面的临习找到依据,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理解能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若是只知道一味的临帖,自己的临作中不正确的用笔,不正确的解体造型,只会进一步的加深。而加深这种不正确的练习,其负面影响很大!何谈进步啊!所以,我感觉正确的临习,应该读、临结合,一静一动,在比较中发现不足,并予以改正。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事半功倍,取得更大的进步的。
2、圣教序字虽小,却不乏厚重之感。今人临书,只观其瘦硬飘逸之处,却看不到其用笔厚重的一面,往往忽略了用笔的轻重缓急,致使笔道轻重一致,缺乏变化。其精要处没有表现出来,降低了它的审美趣味,得其字型,但不见其内在的神韵啊!所以临习中,应该对这些细处,仔细观察分析,笔落纸之后,认真体会笔触的不同感觉,从而加深对不同笔触表现不同意味的审美体验,逐步完善自己笔法。
要学会思考、分析和归纳。
提醒您(浏览下面图片时,请将浏览器再刷新一次方可看到照片全图)
[ 本帖最后由 品之 于 2007-5-1 11:03 编辑 ] em1 em1 em1 em1 em1 结体把握较准确。em1 em1 不错。undefined 不错!字形还不太准。 有质有量,先收藏学习了。em5 em5 em1 em1 em1
回复 #1 品之 的帖子
久未上网.今见你的作品.进步很大.祝贺了.!!!!改日再交流. 写得不错,楼主有这样的心得,定能成材的加油em13
谢谢
感谢各位老师和书友的支持指导和鼓励em13
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