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德学书路
刘新德后记 这集子中刊登的作品基本上反映了我的创作面貌。有一部分作品已多次发表过,但还是选入其中,因为我不想让人看了全都是一个模子,这也没什么意思。一幅作品应当就是一个独立的精神领地纔行。这集子中的作品大都是行草书,其它的书体我也想多写一些,但我写不出来,写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来,况且我也不想去做“全能冠军”样样都来。人无完人,古人说的好,“多能不如独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能那肯定是天才大师,我等凡夫俗子,若能把一门弄通,也不枉此生矣。我今年快满三十七岁了,人已近不惑之年。回头想想自己走过的岁月,有很多感慨:我出生在鲁中淄川一个贫穷的农村,父母不识字;因家里贫寒,又逢上那个动乱年代,自己也没好好读书;只因上学时爱画画,喜欢上毛笔字课也喜欢用橡皮刻图章什么的,又因条件太差也就丢棄了。中学后不久,从戎入蜀。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有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阁之险、三峡之奇,又有大足石刻,真是名山古刹,人文荟萃,有著独特的文化氛围,自己的身心得到了孕育。而我真正自觉拿起毛笔来是在部队里,閒暇之时,受孙增旺先生启发,而热爱上书法的。不明奥理,难入门径,八五年经人介绍拜识了成都青年书法家舒炯先生,八七年在其执教的书法班上学习,始知书法之源流,笔法之来由,学书之道明矣。结业典礼上认识了何应辉、张景岳、刘奇晋诸先生,后来与任云兄又结识了谢季筠先生。我在与他们的交往求教中获益很多。我於书法也因了热爱这两个字,如果没有热爱也不可能恒学至今。近些年来在我书法发展的道路上,何应辉老师的谆谆教诲並时时激励我奋发自强,以及与同辈朋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砥励都是我取得一定成绩的重要助因。本集子承蒙张足春先生厚爱得以出版,又承我的老师何应辉先生欣然作序,在此敬以恩谢,並亟望书界前辈及同好们批评指教。摘自<<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 、刘新德卷》
[ 本帖最后由 赵效忠 于 2007-2-6 17:54 编辑 ] 一幅作品应当就是一个独立的精神领地纔行。em1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