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寅临好大王!
刘子寅 男 7岁 学书1年各位好汉,既然来了,就别吝啬了,指点一下小朋友吧 补充一下:毛边纸、兼毫笔,字径10公分左右 用笔极好
结体自然无邪 7岁??
好好好。好好培养啊!! 好好学 前途无量. 不简单,尤其是左上角的两个枯笔字,写的真不错! 原帖由 晋缘堂主 于 2006-12-20 22:02 发表
不简单,尤其是左上角的两个枯笔字,写的真不错!
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强化用笔训练之外,注意引导其“表现”意识:每个字如同每个人的相貌不一,须抓其“特点”(这个字“胖”,那个字“瘦”,这个字“高”,那个字“矮”,这个字“伸胳膊伸腿”,那个字“束手束脚”,有的字“腿短肚子大”像王伯伯,有的字“长腿细腰”像李阿姨………………);别小看黑颜色的墨汁,多蘸墨,少蘸墨,多加水,少加水,先蘸墨后蘸水,先蘸水后蘸墨……不同的玩儿法能出来那么多的变化,太有趣了。
在游戏中,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有了“艺术表现意识”,要比那些给天真的孩子硬性规定框框,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写的“有功夫”“很老到”的教学方法好些吧。 稚气天拙,自然朴实,好味道,后生可畏啊!名师出高徒,强将练雄兵.子寅之福份也!!! 子寅小朋友的这幅好大王临作,用笔、结体自然、率真,一派天籁,就连章法都透着奇巧,远远好于一些****的忸怩作态,看过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好大王我也写过,似楷似隶字体中所透出晋人的潇散、风流我等真是难以琢磨,至少我感觉子寅的作品中有我学习的东西。但是小朋友的作品由于年龄、心境等原因,天真烂漫是其普遍特征,只能说有味道,并不是说达到多么的高度,还要通过系统的技法训练,还能保持这种味道,才是真正的艺术的味道,相信老彭已经制定了系统的训练方案,我感觉,还是以相对工稳的碑帖作为初学较合适些。。另一方面,****的杂念太多,如何从小朋友那里学会调整心态,吸收一些童趣的东西如结体的拙趣,是否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哈哈,瞎侃,请涤心堂主指正!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