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_客龙 发表于 2006-12-20 19:53

学米后期再学晋...自然水到渠成!!!米先学唐/成集古字/后学晋../成自家面目...很值得思考和借鉴............

二米堂主 发表于 2006-12-20 21:05

原帖由 666shgy 于 2006-12-20 11:32 发表

谢谢堂主这么及时的进一步释疑。背贴式(自作主张这么说)的创作如曹宝麟,从他那里几乎看不到“从不似到形似到神似复又不似"的这个定式,但也不能说他不成功呀。至于象沙孟海的高足朱关田,基本是以”我“ ...

说老曹成功,为时过早! 他也就是在第2\3阶段而已......
朱关田之书可以说从沙书出,但能背l离老师之道远矣,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

666shgy 发表于 2006-12-21 14:13

原帖由 dou_客龙 于 2006-12-20 19:53 发表
学米后期再学晋...自然水到渠成!!!米先学唐/成集古字/后学晋../成自家面目...很值得思考和借鉴............
也不失为一条到罗马的通道呀

666shgy 发表于 2006-12-21 14:24

原帖由 二米堂主 于 2006-12-20 21:05 发表


说老曹成功,为时过早! 他也就是在第2\3阶段而已......
朱关田之书可以说从沙书出,但能背l离老师之道远矣,这就是他的成功之处......
能至朱书境界者很少,能至曹书境内者同样也不多,但二者学书之路肯定有异,故学习书法按产品流水线一样操作显然很值得商榷呀......
两次感谢二米堂主的明示

二米堂主 发表于 2006-12-21 22:27

原帖由 666shgy 于 2006-12-21 14:24 发表

能至朱书境界者很少,能至曹书境内者同样也不多,但二者学书之路肯定有异,故学习书法按产品流水线一样操作显然很值得商榷呀......
两次感谢二米堂主的明示

“学我者生,似我者俗......”能至曹书境如我辈者(限你我)是不多,若把曹书放置书史观,则楼主所言就差矣!米颠之后有个小米和吴琚,而吴琚之后就很难让人记得了。若曹公晚年不变法,则米公在九泉之下有可能会说前面那句话了......

学习书法肯定有法,初学的人肯定是写不像字帖的,而学了一定的时间后仅以得字形就沾沾自喜妄谈创作则就是好高骛远了。国美书法课程就是按步就班(从正确性临写开始)教学的,若不懂123就高谈456肯定是不足的。学而不知道出那就是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了。可染大师关于“入、出”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就不引用了......楼主说“学习书法按产品流水线......"这话让人苦笑,人的认识上的差距是很难缩短的。网络上言论自由,说什么都可以,只要不反对党和政府!

666shgy 发表于 2006-12-28 11:14

原帖由 二米堂主 于 2006-12-21 22:27 发表


“学我者生,似我者俗......”能至曹书境如我辈者(限你我)是不多,若把曹书放置书史观,则楼主所言就差矣!米颠之后有个小米和吴琚,而吴琚之后就很难让人记得了。若曹公晚年不变法,则米公在九泉之下有可能 ...
"从不似到形似到神似复又不似"这个模式我没有否认,至少这方面米芾是成功的典范。但苏轼是不是这样按部就班而成的呢?现在好象还没有史料能够证明(也许是本人见识所限),如果苏轼不是"从不似到形似到神似复又不似"的,那么学习书法的途径就肯定不止这么一条了。
本人水平确实有限,这个问题可能一下还搞不清楚,还望二米堂主海涵啊。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临习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