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竹印跋
吾族堂名燕昌,小辈多不知矣。刻此示之以存故实。癸未二月邗上祝竹记,时年六十又二。(《燕昌堂》朱文长方印)
《宋史·舆服志》言:“宋初有印官祝温柔,其祖名思言,唐之铸印官也。”世之印人见于正史者,莫先于吾族矣。癸未春二月朔,邗上竹斋祝竹刻石并识,时年六十又二。
(《温柔子孙》朱文印)
尝见龙父先生以此句刻朱文印,风神俊逸,流韵低回,三十年未能忘怀。今先生弃我辈忽已廿载,余作此印不禁怆然。己卯初夏邗上祝竹并识。
(《看竹何须问主人》白文印)
用缪篆笔作古籀文,非秦非汉,古人不敢也。今人无所不为,吾亦不敢也。古人可笑,我亦可笑。祝竹。
(《不亦乐乎》白文印)
隋炀帝称我扬州曰“淮南江北海西头”,雄才大略,眼界自与凡众不同。其游扬州,非关酒色也。然好大喜功,终成怨府,亦可鉴已。己卯暮春读史有感,爰刻此印。邗上祝竹。
(《淮南江北海西头》白文印)
汪容甫得《定武兰亭》,自谓书生之福所(享)已多,故于科名任官泊然无营。此亦汪氏之本色也。庚辰三月祝竹刻。“所”下落“享”字。
(《书生之福已多》白文印)
刻平板一路印大不易,非于此中三折臂不能知也。癸未二月邗上祝竹记。
(《眠食万福》白文印)
刻多字印须如经生抄经,心存敬畏,而腕下无所拘束。甲申七月祝竹并记。
(《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扬州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朱文印)
古籀入印宜有边。若不用印边,则须变化文字以求方整之势。皆所以固其气而安其神也。癸未春分前二日,祝竹。
(《清风若遇故人》白文印)
不作入时面目。用甲骨文刻印,而小变其方圆,盖不得已也。丙戌三月祝竹。
(《不作入时面目》白文印)
前人曰“六经注我”,今人曰“古为今用”,皆以我为本也。己卯清明后一日,邗上祝竹刻。
(《六经注我》朱文印)
意在吴攘翁、黄士陵之间。《嘉定钱大昕全集》出版,刻此钤之。其《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及《目录》,余所点校也。戊寅祝竹。
(《祝竹藏书之印》朱文印)
刻印当以老实为本,刻大印尤不可花俏。逞智弄巧,不足道也。甲申冬日祝竹并记。
(《耕石楼》白文印)
廔字《说文》云:屋丽,廔也。徐锴《系传》云:窗疏之属。《集韵》云:窗也。《广韵》云:丽廔绮窗。廔字非楼甚明。前人若赵撝叔、吴缶翁辈往往以廔代楼,不知何所据也。今人高楼群居,楼居之户,实占数窗而已,故以廔名其居,反较楼字切当,非只因循撝(叔)、缶翁故事也。余刻印多有以廔代楼者,故附记于此,以质之通人。祝竹。
(《长风楼》白文印)
巧入拙出,得汉金文精意。今人但言拙出难,不知巧入亦不易也。庚辰二月祝竹刊。
拙出当用巧思,巧入须具拙性,斯为难耳。祝竹又记。
(《董庐》朱文印)
三过留踪。东坡词有“三过平山堂下”句。踪字同蹤,《说文》无蹤字,古以縱为蹤,今从之。甲申二月邗上祝竹刻石。
(《三过留踪》朱文印)
方骏先生酷好钱舜举画,尤喜《浮玉山居图》,心慕手追,得其神矣。梅笙以佳冻制钮,嘱刻此句奉赠。六十岁后,渐知老眼昏花滋味。印虽不佳,方骏先生犹当珍之。一笑。甲申闰二月扬州祝竹并记。
(《笔底山色如浮玉》朱文印)
用将军印刀法刻私印,要在管束得住,不可张狂。此庶乎近之。祝竹刊。
(《社旻》白文印)
三易刻始得安详,知一气之豁真不易也。乙酉九月邗上祝竹并记,时年六十又四。
(《兴来小豁胸中气》白文印)
昔王子猷居必种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余家老屋亦曾有半亩竹,今则亡矣。知己难觅,子猷可羡也。戊寅立秋祝竹刻。
(《子猷知己》白文印)
吴攘翁治印见刀见笔,而于章法不甚措意。其尤不用心者,仅石上之书尔。黄士陵治印首重章法,然往往欠笔趣,用刀亦少韵致。今我治印,欲兼二家之长而避二家之失,亦心有馀而力不足也。一艺之难,其如是乎!己卯初夏邗上祝竹刻印并识所感。
(《本乎天地之心》朱文印)
“有限清狂”,著《扬州梦》之焦东周生有此一说。己卯清秋再读《扬州梦》,刻此为记。邗上祝竹。
(《有限清狂》白文印)
仿白石老人法,刻似孟奇先生,一笑。甲申正月邗上祝竹。
(《孟奇》白文印)
于人于事于文于艺,皆当有所不用其极。惜今人多不以为然,奈何奈何!戊寅十月祝竹。
(《有所不用其极》白文印)
戊寅闰五月,酷暑兼旬,近年所未有。挥汗刻此,尚不浮躁,可喜也。邗上祝竹。
(《常乐宜年》朱文印)
火壮烟微,火不壮则漫天尘烟矣。乙酉六月祝竹刻于邗上竹斋。
(《火壮烟微》白文印)
仿古玺中质朴一路。壬午冬日祝竹刻。
(《孟塘》朱文印)
梅笙兄谋食沪上,寄予信云:此地非养人之地,常念蜀中。因刻蜀人二字,慰其乡思。壬午元宵邗上祝竹刻并志。
(《蜀人》朱文印)
乙酉小暑,午梦不成,坐枇杷荫下刻此,作消夏之计。祝竹。
(《梅花知己》白文印)
汉印率意一路,今人往往师其怪异。余谓当于此中悟刀法之生动,而以平正出之,方是汉印真趣味。乙亥七月北窗纳凉,即兴刻此并识所感。祝竹时年五十间四,不仿汉印几三十年矣。
(《馀事》白文印)
予不善弈,袖手观之而已。于世事亦然。戊寅年尾刻此,心地安然,印亦安然。邗上祝竹并记。
(《袖手观棋》朱文印)
戊寅除夜刻明年纪年印,喜二字皆如兔。祝竹。
(《己卯》朱文印)
“既无知己,何必多言”,此王元章画梅题句也,见《珊瑚木难》。元章与余同号竹斋,此一声喝,不知是我是元章也。癸未二月祝竹铭于邗上。
(《既无知己何必多言竹斋自喝》白文印)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字见于卜辞。己卯二月祝竹刊。
(《君子之交淡如水》朱文印)
前年曾刻《重逢壬午》印。去年几未作画,故不用印。今年写完篆刻史稿,因刻此印,预为作画之计。甲申正月祝竹。
(《祝竹周甲后作》朱文印)
唐人张祜《到扬州》诗云:“一年江海恣狂游,夜宿倡家晓上楼。嗜酒几曾群众小,为文多是讽诸侯。逢人说剑三攘臂,对镜吟诗一掉头。今日更来憔悴意,不堪风月满扬州。”予深爱此诗,因取其诗末句治印,其意又不在其末句也。戊寅八月扬州竹斋祝竹并记。
(《不堪风月满扬州》白文印)
予尝为顾工老弟名其居曰“欲善楼”,取成语也。今顾工谋食昆山,身居斗室五平方米耳,因自号曰“五方斋”,属刻此印记之。祝竹于邗上,甲戌六月。
(《五方斋》朱文印)
赵撝叔、吴缶翁所作多字收藏印,千古绝唱也。弟子顾工属余仿之,不能及也。乙亥七月邗上祝竹记。
(《山阳顾工字欲善五方斋所得》白文印)
顾工弟受聘京华,将及半载,昨南回访余,为刻此印。祝竹壬午十月。
(《个堂》白文印)
顾工弟游食京华,居近青年湖,属刻小印记之。祝竹于壬午十月。
(《近湖居》朱文印)
丙戌三月在昆山试顾工巨刀,同观者世法、天曙。祝竹记。
(《欲善楼》白文印)
余少时好辩,而中岁讷于言。非静坐之功也,讷于言而后善坐,此余之所以能静也。戊寅五月祝竹并识。
(《静坐忘言》白文印)
至正间,昆山顾仲瑛隐居玉山草堂,作玉山雅集。座客阮嵇辈,文采珊瑚钩,名倾东南,流芳千纪。六百四十年后,乡人有拟重建玉山草堂者,嘱刻石记之。丙戌六月邗上祝竹于竹斋。
(《玉山雅集》朱文印)
前人治印,以为大小篆不可相混,盖以其方圆不相调和也。此印“席”字象形文字,见于甲骨卜辞。方其体势,亦是一格。丙戌六月邗上祝竹并记。
(《凉阴满席竹笼烟》白文印) 印/文具佳,学习 好文章啊!可惜已时不能同赏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