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已经具备“书圣”再生的条件,诸君努力了吗?
当代已经具备“书圣”再生的条件,诸君努力了吗?就当代人研习书法的条件相较先人而言,具有绝对优越的的先胜条件,但“利”与“害”是相生相克的,所以优越条件所滋生出的致命弱点,足以让后来人难及先人之项背。今兹明细,相劝此道中人,讨度心性,权衡自身。
1。资料共享:在当代无论是独孤九势,还是内功心法,皆可不费吹灰之力,唾手可得。而先人却虽父子亦不相授,挟私自密。虽毕生以求,终不得一见。[万一稍窥那还不研究一生?]古人因没这条件,没办法只得靠神悟/记忆和想象力来要求自己写的像想象中的理想化神品。可怎么写就是写不象,再写还不象--不计其遍数也,总之目的就一个达到理想化神品的境界。而现在的人有条件了,浏览了所有的历代墨宝,然后想--突破/突破/想突破就突破,嘿嘿根本没底子,那还有不破的道理!相较二者,喜耶?忧也!
2。时间性:古人的计时方式是山中不知日月,而现代人却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N秒。春生--夏长--秋生--冬藏,是先人的运营规律。而现代高科技手法却已达到神鬼莫测的境界。嘿嘿古人是按轮回的年数的,轮回来轮回去还是轮回,竟然苯到一画练三年始敢见人,而现代人很聪明,是按累计法N分之一秒数的,这样数三年还能不成大师?相较二者,喜耶?忧也!
3。交流:过去交通,信息的流通不发达,没法子只有摩--悟--再摩---再悟,如此周而复始。而现在天涯触膝,席上未曾坐热三分钟,就与人交流,交流--汇总--再交流--再汇总。“悟”字何解?相较二者,喜耶?忧也!
4文化氛围:古人叫是个写字的就用毛笔,从三岁稚子到白法老妪你敢打马虎眼?再说了过去的文人可不懂什么是人际艺术,不象现代人那样懂人情。嘿嘿现在不是流行个性和自我感觉不错吗?老百姓有句白话是:“你好觉不错哦”。唉--------喜耶?忧也!
呵呵说了这么多,论调好象有点低。那就总结一下提高一下热情好了,总结如下:
当代已经具备“书圣”再生的条件,只要诸君肯努力!
1。利用好共享资源,悟透个中奥妙,既然人家父子亦不肯轻易相授,尚挟私自密,其中肯定有玄机,成与不成就看自己的重视程度和领悟能力了,关键在于揣摩圣人的作品。再者领悟一下“金书锦字本领为先,尽脱安危,务以平稳为本。”平时练字的时候应该以此为基调,别没事就高什么创作了,基本功才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扎实了,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才是硬道理。到那时想怎么挥洒就怎么挥洒!象练武术,基本功不扎实,那就只是花架字了。
2。别人说每天不必化太多的时间,只要坚持天天练。兄弟啊你听哥一句话,别信他,那小子在坑你呢,其一,每天只练1-2小时,能入进去?恐怕连心都还没静下来呢,就更别说悟了,瞎练只是在重复错误,还不如不练。要练就要闭关修炼,每次3个月,然后休整一段时间。闭关阶段,一天除了4小时的睡眠外,吃饭睡觉也要一溜小跑的才行。要相信学古人发明的玩意是没取巧的可能的。
3。谈到交流。你相信你身边有圣人吗?如果没有,那不是在扯皮吗,能扯出什么来。有那时间还不如在古人的墨宝中与圣人神交呢!就算有,那也要自己悟啊,只有将自己提升到可以与圣人对话的层次上才可以啊!
4,文化氛围:廉者着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没有两把刷子谁服谁呢。武功不第一敢号令天下?看看人家启功老先生,多谦虚,没用的一个字也不说,可是放眼天下谁敢不服?呵呵不过如果就整个书法史来说,只怕老先生也没达到圣人的程度。 写的好.立意很好.只是题目太惹眼.其实不必“书圣”不“书圣”的.你把当代的优势都讲出来了.也作了比较分析.语言虽有嬉戏处,但道理是明白的. 顶一下 文不对题,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拿来炒,还是多练练字吧,说不定你就成书圣了,哈哈!海涵:):):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 你说相声吧?
你首先需要正确认识网络时代的特性
大家都能发言的时代,就不会产生大家!
懂吗?
如果谁还要希望成为大家,芙蓉姐姐就是他的下场。
人嘛,要顺势而动,忤逆潮流,死的很惨的 每天只练1-2小时,能入进去?恐怕连心都还没静下来呢,就更别说悟了,瞎练只是在重复错误,还不如不练。
=================
非常经典.
有时候读帖比临帖收获要大. 原帖由 灌水圣 于 2006-9-26 01:44 PM 发表
你说相声吧?
你首先需要正确认识网络时代的特性
大家都能发言的时代,就不会产生大家!
懂吗?
如果谁还要希望成为大家,芙蓉姐姐就是他的下场。
人嘛,要顺势而动,忤逆潮流,死的很惨的
大家都能发言的时代,就不会产生大家!这句话应该是大家都能发言的时代,就不会产生权威!本质不同 原帖由 童人杰 于 2006-9-26 10:14 AM 发表
文不对题,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拿来炒,还是多练练字吧,说不定你就成书圣了,哈哈!海涵:):):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
或许文不对题但说地球人都知道,只怕未必。就说最基本的运笔点划的诀窍只怕能做到的自古至今就没有几人。呵呵我这样说,只怕你又要不信。下面来举列试论一二:
论证问题:入木三分
验证问题:用笔运笔入木三分以及结体
下面有两幅图片请大家详细参阅,“神”字的点和竖,“尼”的起笔。自古用笔历来讲究起结转束,但真正能够详明个中奥妙的从古至今只怕没有几人,就更不用惶论驾驭了。看那一点,腾越之势,聚墨成龙之型岂是描画所能得的。所谓的“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并非是字面之解,而是以快而利稳而健的笔锋所展示的视觉效果。拖泥带水是达不到的层次。仅此一点一画之功十年能成?
http://www.51.com/show_image.php?id=10574671&user=h69732316
http://www.51.com/show_image.php?id=10574736&user=h69732316
下面三幅图片试证结体,本人之管见,“自然而然随笔势而生变化。以用笔约束结体,以结体规范用笔。”用笔对于结体有两种变化,一种是平动的运行轨迹,另一种是翻转的运行轨迹。平动的即人们常见的。翻转的只有从宋以前寻求了。
http://www.51.com/show_image.php?id=10574869&user=h69732316
http://www.51.com/show_image.php?id=10574868&user=h69732316
http://www.51.com/show_image.php?id=10574867&user=h69732316
[ 本帖最后由 挥风牧云 于03:17 PM 编辑 ]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6-9-26 01:50 PM 发表
大家都能发言的时代,就不会产生大家!这句话应该是大家都能发言的时代,就不会产生权威!本质不同
我想和你分享一个心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就体现在,当你对某人有抵触情绪的时候,你怎么样都能找出此人的言语毛病,你信不?:handshake 原帖由 灌水圣 于 2006-9-26 05:13 PM 发表
我想和你分享一个心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就体现在,当你对某人有抵触情绪的时候,你怎么样都能找出此人的言语毛病,你信不?:handshake
我要说明一点,我并不是在找你的毛病,而是把你的话说的更明确一点。你好象多心了,我发上个回复时,根本就没看那个帖子是谁说的。所以不知道那是你的回帖。我这人从来都是就事论事的。网络带来的是平民化的意识,当然会削减人们的权威影响。但大家大师则是成果的体现。再平民的意识,人们还是要尊重成果的。这就是权威和大家的不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