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m 发表于 2006-10-1 15:37
在洒金宣上写了一遍。zwm 发表于 2006-10-1 15:37
在洒金宣上写了一遍。zwm 发表于 2006-10-1 15:38
在洒金宣上写了一遍。zwm 发表于 2006-10-1 15:41
在洒金宣上写了一遍。zwm 发表于 2006-10-1 15:41
在洒金宣上写了一遍。zwm 发表于 2006-10-1 15:42
在洒金宣上写了一遍。zwm 发表于 2006-10-1 15:42
在洒金宣上写了一遍。jianzaifeng 发表于 2006-10-5 17:05
唐末经过五代十国到宋初,“尚法”书风一直沿袭下来。过于严谨的法度必然会限制人的创造性。宋初的书坛,缺乏引领时代风气的书法大家。欧阳修认为:“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感叹当朝没有可以与前朝书法大家相抗衡的书法家。欧阳修感叹“莫废于今”的局面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苏轼的出现。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后张传旭:“紧跟着晋唐这样一个文艺繁荣、大师辈出的时代之后,要想在艺术上自成一家,有所突破,那必须独辟蹊径。所以最早是由苏轼提出了尚意的口号。” 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宋人书法,追求的是以文章才学为根基的个体心性的自然流露,这就从根本上突破了唐朝以来以书写法度为要义的风气,而将艺术素质作为书法要义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宋朝的文人们更愿意写出属于自己的那份闲情逸致,在书中同样流露出属于自己的率真性情。这也就是“尚意”书风的思想基础。jianzaifeng 发表于 2006-10-5 17:31
这位仁兄练了多长时间了?zwm 发表于 2006-10-6 08:50
原帖由 jianzaifeng 于 2006-10-5 17:05 发表唐末经过五代十国到宋初,“尚法”书风一直沿袭下来。过于严谨的法度必然会限制人的创造性。宋初的书坛,缺乏引领时代风气的书法大家。欧阳修认为:“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感叹当朝没有可以与前朝书 ...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