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批。
会心一笑的画趣人曰见字如面,我曰见画如面,读本立兄近作,如见故人。
我们是20年前老同学,同在山东济宁求学,同吃同住同画画,朝夕相处,无话不谈。
记忆中本立当时就爱画人物,入校不久曾在宿舍里用毛笔画了不少《浇花女》,这并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他由感而发。当时素描占了大量的比重,画起来很费神,看到本立兄迅即画出的国画,感到一种轻松。
20年过去了,本立兄仍在画国画人物,画儿童牧笛,画儿童戏鹅、画村娃、画村头小景。总之画他所熟悉的农村题材,笔墨造型等艺术语汇有很大的提高变化,所不变的仍是追求童趣。你看《桃园拾取》寥寥几笔就把桃园里的儿童活脱脱的表现了出来。《柳笛无腔信口吹》以肯定大胆的用笔,略施没骨法,就使村童放学途中活泼天真的神态跃然纸上。《春》中少小无差的村童,《牧笛》中和煦的春风,都给人趣味无穷之感。而《莲年有余》将民间年画色彩鲜明对比之手法运用到写意画中,亦有一种鲜活之趣。
画者,趣也,画出趣味者方佳。有趣就生动,有趣就动人。本立的画有活趣、童趣、农家乐趣,所以读起来轻松、愉快、发出会心一笑。不像有些画家故弄玄虚,把作品当成一堵墙,把读者堵在外面。从接受美学看,你把读者堵在外面,读者也不会理睬你。
愿本立兄继续以生活所感表绘画之趣,画出更多使读者会心一笑的作品。
李一
2000年11月于北京恭王府
本文作者李一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副主编。
请批。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交流。:em02: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