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偶记
今日拿何绍基与今人临《道因碑》的作品比较一下,发现自己偏向于今人的临作,这应出于对形似的接受与习惯,导致自己更认可今人的临作。细读何绍基的临作,发现他虽不执于形似,却在横折中与原拓相近,这说明他临帖的目的明确——加深对折的理解。
试观明清诸家,其临帖莫不以某个点为出发点,该留的留下,该丢的丢掉,故并未从形似上斤斤计较,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入帖出帖之说。而过去的我,多抱着将帖复印下来的心态去临写,结果临来临去,收获不大,这是对自己及字帖缺乏了解的表现,一旦离开字帖进行书写,易出现无所适从之感。
入帖出帖这种观点的大概到现代才流行的吧。
2020.7.3 似与不似之间,包含对自己和别人的理解 这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