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混用的时代性
今天去修补一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时期的标语。标语中的“营”字手写体中,“炏”已变为“艹”。还有1956年的股票,上面“东”“发”已作简体。由此可见,1964年的汉字简化,其中有些依据与当时流行的手写体不无关系。
故于我而言,五十年代初以前出生的很少或没参加过当代书法展览的人,他们所写的字简繁混用很平常。
今天简繁观念是一种时代特征也是一种局限,它只能在一定的时段内适用,将来文字会否再变革呢?那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
文化离不开历史,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方可讨论文化。
2020.4.4 只在起收笔的笔端略作修补,尽量保持原迹面貌 这些字迹原先被石灰或贴瓷片所封,翻修时露了出来,由于原迹用油漆所书,估计在光天化日之下,保留时间不长。若用上好墨汁,则保存很久很久。
页:
[1]